本报记者 龙 丽
中粮控股作为中粮集团旗下农产品加工业务整合平台的地位正在不断彰显。
2月17日晚,中粮控股(0606.HK)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斥资约11亿港元向母公司收购油籽加工、玉米加工、包装业务等资产。其中,约9.72亿港元用于收购中粮东莞、费县中粮、黄龙、吉林中粮生化包装四家公司;约1.27亿港元用于收购吉林中粮生化的土地、楼宇、有关建筑物、设备机器等资产。
按照中粮控股的规划,9.72亿港元的收购将以发行及配发股份的方式支付。该公司将按每股3.69港元的价格向中粮香港发行263626483股代价股份。这相当于中粮控股现在已发行股本的7.3%。另一笔约1.27亿港元的收购,中粮控股将以现金方式支付。
对于此次收购,中粮控股董事会认为,收购将增加产能,拓展地理分布,有助于该公司进一步发展油籽加工和生化业务,巩固其作为内地领先农产品加工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地位。
据了解,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大豆油行业的宏观调控,未来压榨行业外资发展步伐可能放缓,国内龙头企业有望进行大规模整合。而这有望给中粮压榨业务带来扩张的机遇。
中粮控股副总经理李伟君也表示,进一步扩充产能将成公司未来增长动力,有望在未来3年内增加50%。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收购完成后,中粮控股日大豆压榨能力将增加2000吨、年花生加工能力将增加18万吨、年玉米加工能力将增加65万吨。
“为配合日后扩展,此次,有意向母公司逐步收购农业加工业务及资产。”中粮控股方面表示。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中粮控股一直致力于成为中粮集团旗下农产品加工业务的唯一整合平台。
早在2007年,中粮集团分拆中粮国际之时,已为中粮控股的这一目标打下伏笔。中粮国际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旗舰,旗下涉及的业务纷繁复杂。为了实现业务单元专业化,宁高宁主导了中粮国际分拆。
当时,中粮国际以53.3亿元代价,向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香港收购食品、饮料及农业相关业务,形成现在的(0506.HK);同时,中粮国际将旗下农业生产、加工业务分拆出去,在香港主板独立上市,形成现在的中粮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粮集团复杂的业务体系中,只有土畜产品业务、包装业务等少数资产尚未打包上市。此前一直有消息称,这部分资产的上市工作已被中粮提上日程,甚至已经着手对这些资产进行评估。2008年,中粮集团一位高层曾透露,中粮集团旗下的土畜产品业务和包装业务,有望分拆上市,1—2年内或将完成该计划。
而在中粮控股此次收购的母公司资产中,就包括了一部分包装业务资产——吉林中粮生化包装有限公司。这种收购的模式会否成为中粮集团旗下其他包装业务甚至土畜产品等业务的上市模式?对此,中粮方面没有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