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集团总负债30亿元,可变现资产仅10亿元,三鹿集团管理人称“清偿率为零”;
“活雷锋”河北国信打折收购供应商债权,确保破产程序顺利完成
从一家只有32头奶牛的合作社,到年销售过百亿元的中国第四大乳企,三鹿用了整整50年。“三聚氰氨”事件之后,从进入破产程序,到正式宣告破产,三鹿只用了整整50天。2月12日,石家庄中院宣布三鹿集团正式破产。
对比那些多年来“清算不清”的破产案例,三鹿破产较为“顺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就把三鹿破产定义为“国内首例打折出售债权”。尽管对此业内有不同看法,但李曙光认为,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简化了艰难的破产程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方利益。
打折的债权
打折出售了债权,没有资格参加债权人大会
2月12日三鹿债权人大会当天下午,三鹿的原料供应商张文华(化名)坐在从石家庄回京的火车上,看着窗外快速飞过的树影,一声不吭,任由电话在口袋里频繁响起,他一个也没接。他说自己满脑子想的是可能没有追讨希望的750万元债款。
张文华所在的公司主要做进出口业务,从新西兰等地进口乳清等奶粉原料提供给三鹿集团。三鹿集团在去年12月25日宣布进入破产程序之后,他也成为众多债权人之一,多次奔波于北京与石家庄之间,想方设法讨债。
据张文华称,因为被拖欠750多万的货款,他所在的公司运营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的状况。以至于该公司与国外供应商已签合同无法执行,无法按时开出信用证造成违约,使公司在国外的供货渠道受损,损失严重。
作为三鹿的债权人,张文华并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将债权出售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清偿,他说坚持到最后,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现在看来,在这场债权博弈中,他是输家。
跟张一样,王元(化名)为追讨500万元债务,也在石家庄奔波了一个多月。“我理解做生意都有经营风险,但是心里还是不平衡。”王元与张文华同为三鹿的供应商,不同的是,他选择在12日债权人会议之前将自己的债务打2折出售给了河北国信资产运营公司(下称河北国信),让渡了债权人权利。由于出售了债权,没有资格参加债权人大会,所以他比张文华早几天离开了石家庄。
对于余下的不能得到偿还的货款,王元仍有些耿耿于怀———因为此前与他们同来追讨债权的北京经销商老赵,已经在1月10日左右就获得了60%的清偿,另外40%,三鹿已经答应他们在工厂复工的半年后陆续归还。
区别的待遇
“这个破产清算程序现在不是按照法律规定来走的,没问题吧?”
“三鹿集团要破产”。张文华是在去年12月22日晚上通过内部可靠渠道得到的消息。他第一反应是,“三鹿没了,我的钱找谁要?”
跟张文华一样想法的还有三鹿在全国各地的近千家经销商、供应商。两日内,石家庄三鹿集团总部门前再度“热闹”起来,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债权人。
石家庄市政府派驻三鹿的工作组秘书长赵文峰、三鹿党委书记赵路新等高管均出面安抚债权人情绪,并在12月24日晚连夜与各地债权人代表谈判,对经销商承诺,1月10日前还款60%,余下40%款项工厂复工后陆续归还。1月25日,经销商开始对账。
在圣诞节那天晚上,张文华和来自各地的一些经销商、供应商在三鹿集团对面的一家酒店房间内聊天至凌晨近2点。张文华情绪不高,因为当时对供应商的还款政策没有任何说法。
坐在他对面,同来的北京经销商老赵已经拿到了60%还款额度的协议。他低声说,“这个破产清算程序现在不是按照法律规定来走的,没问题吧?”
按照《破产法》规定,经销商的债权属于无担保债权,性质为普通债权,按照破产的清偿顺序,其不享有优先偿还权。在三鹿破产消息传出后,其追讨举动却得来类似“优先偿还”的待遇。
此后,三鹿集团现任董事长张振岭在回复供应商为何不能拿到同等还款时表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爆发后,经销商按照国家规定承担了在市场回收问题奶粉的责任。
对此还款安排,张文华这样的供应商们心里不平,但比起近800家全国经销商,供应商的数量不到10家,也确实并没有承担回收问题奶粉这样的社会责任,所以张文华只能先打道回府。
与经销商谈判完毕后的第二天,12月25日,石家庄市政府就此次经销商、供应商等债权人到三鹿讨债一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对经销商还款政策,宣布三鹿进入破产程序。
债权收购
“要么出售债权获得20%清偿,要么破产后分文不取,很难抉择。”
落袋为安。2009年1月10日前后,在张文华等供应商债务无任何说法的时候,60%的货款已经打到了经销商老赵的账上。老赵的公司既是三鹿的经销商,也对三鹿有小额度的供应原料业务,作为三鹿供应商被拖欠的200万元货款悬而未决。
2月5日,张文华、王元等各地的供应商终于等来了三鹿对于还款的方案。
电话里,三鹿采购部的经理通知张文华,河北国信可以偿还20%货款,但是前提是需要转让供应商手中全部的债权。随即,张文华收到了“债权转让协议书”和“授权委托书”。
通读这两份协议,多位供应商都琢磨,“要么出售债权获得20%清偿,要么破产后分文不取,很难抉择。”
2月8日,王元从南方赶到了北京找到张文华,和其他的几个面临同样困惑的供应商齐聚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咨询律师,商讨对策。
大家达成的共识是,“20%的偿付比例太低,一旦债权被收购,就不能出席12日召开的债权人会议,而河北国信将成为供应商们的债权代表。”此前,张文华一直期待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因为根据《破产法》规定,债权人有权对管理人提出异议以及了解破产进程。
2月9日,张文华等6家供应商代表踏上了开往石家庄的火车,他们希望跟三鹿谈判,提高还款比例,至少跟经销商一样拿到60%。
此前,多数债权人已经了解了河北国信的背景。其官方网站显示,河北国信资产运营公司为河北国信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个投资集团的主要股东之一为石家庄市国资委,“是石家庄市政府运营国有资产的重要平台之一”,河北国信的经营范围为收购、处置、代理收购处置不良资产,企业收购兼并、债务重组等。
在河北国信出面正式表态“收购供应商债权”之前,三鹿经销商的债权已经大部分被三鹿商贸公司“代理”,隐现了这种“债权收购”的雏形。
去年12月24日晚,在与三鹿工作组谈判时,三鹿经销商被告知,可以得到偿还,但由于三鹿集团破产,其债务“技术处理”———由不破产的子公司“三鹿商贸公司”代理,经销商对账后合同公章都盖“三鹿商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