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勇刚 15日广州报道
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遂今天对本报独家披露:作为三石油巨头之一的中海油,正在改变成品油零售终端战略布局的推进策略,有望与民营企业建立一个新型的“联盟”合作方式。
从去年底至今,国际油价一直在40美元区间波动,这让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石油巨头喘不过气来。他们必须把此前大量库存的高价油迅速化解,以扭转或减少亏损。
据记者了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广东地区成品油市场昔日油荒景象快速消失,油源多了,渠道畅通了。而广大民营企业更是一扫往日长久的愁容,纷纷成为了国内石油巨头们对接的“座上宾”。
目前,广东境内有民营加油站约2000多家,有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约70余家。据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介绍,除去中石化、中石油主动上门供给充足成品油以外,当地的金石集团、冠盛集团等地方石油企业也提供大量油品。
陈顺遂对记者表示,由于综合经济的发展实力,加上多元化以及市场的兼容性,此次经济危机对广东成品油市场的影响不像北方那样严重,除工业用的柴油这一块有下降,而汽油需求较旺盛,用量没有多少减少。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成品油市场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称雄。而中海油的出现,形成了“三套车”的竞争格局。
资料显示,目前,在广东境内,中石化实力最强,旗下拥有加油站2000多家,其成品油销售占当地市场一半之多;中石油实力次之,旗下中国BP约有800家。
陈顺遂告诉记者,当下,在与民营企业合作上,中国海油表现的尤为积极,与协会多次商榷,提出了整体链接民营企业接轨成品油市场的架构,并打造双赢的新年体系。
三年前,中国海油投资193亿元,在广东惠州建设首个大型炼油厂,其年加工规模为1200万吨,原计划2008年6月建成。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年前对外表示,将推迟到今年投产。
能源专家舟小刚分析指出,由于受土地使用、财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中国海油在广东省获准自建的300个加油站至今无法大力推进。而采取与民营企业整体链接且不是并购吃掉的运营方式,乃是中国海油既解眼下燃眉之急又利未来快速发展的明智之举。
据陈顺遂透露,按照已商定的工作计划,协会近期将分批提供一定数量的优秀民营加油站给中国海油。而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将就具体合作方式进行对接,第三步签署双赢的协议。
由于新“联盟”正在商榷中,陈顺遂暂时没有将合作机制、市场共享等敏感问题告诉记者。但他强调,此举将有战略意义,对未来中国成品油市场形成多元的竞争主体并创建和谐石油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