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贺文 以标榜极负社会责任感的蒙牛集团主推的核心高端产品和“卖点”——特仑苏OMP牛奶,已经陷入一场食品安全疑云。
特仑苏OMP牛奶之于蒙牛的重要,曾被概括为“蒙牛发现了液态奶的蓝海”。有关争论,实是涉及到蒙牛高端牛奶的生死战。OMP究竟是什么东西,则决定了这次战争的结果。
匿名邮件
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是一封匿名邮件。
2月11日下午,很多媒体记者收 到 一 封 由 “winterspring-moon@163.com”发来的邮件,爆料内容就是次日见诸报端的国家质检总局2月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内蒙古质监局”)发布的公函,请内蒙古质监局责令蒙牛禁止在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物质。
2月12日晚,蒙牛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赵远花给本报发来一份长达22页的WORD文件,是关于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科技资料,末尾部分附上了内蒙古质监局在今年1月给国家质检总局的《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内质监监函[2009]7号)全文。国家质检总局2月2日的发函正是针对 “内质监监函[2009]7号”提出的监管意见。
内蒙古质监局的这封函件表明,此次官方的介入源于国家质检总局接到蒙牛特仑苏牛奶产品的举报:
1月4日,内蒙古质监局收到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调查处理蒙牛特仑苏牛奶产品举报问题的函》,当日便与总局推荐的专家联系、组织了核查小组;1月5日,核查小组赴蒙牛公司实地核查,要求蒙牛公司按照文件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并按照总局推荐专家推出的8点核查意见予以详细说明。蒙牛就特仑苏OMP牛奶有关研发、生产情况及OMP安全性进行了说明。内蒙古质监局的函件称,核查小组在生产现场没有发现IGF-1原料。
三聚氰胺事件后,官方对于中国乳业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三聚氰胺事件后,无论民间、官方对添加物的安全性都更加谨慎。现在有问责制,面对质疑,监管部门宁可先采取措施、叫停企业,主动作为在前,免得事后亡羊补牢晚矣。”一位乳业资深人士感慨。
成败之间
2005年,蒙牛以特仑苏纯牛奶试水高端液态奶市场,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据称,这是为了改变液态奶利润日趋微薄的窘境,同时满足部分高收入人群的需求。
业内人士回忆,产品上市仅两个月销量就开始稳步上升。
2006年3月底,特仑苏OMP牛奶高调上市。蒙牛当时的想法之一是,以增加品种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细分市场。OMP肩负的另一重任是:给特仑苏高端定位一个高端说法。
OMP牛奶自面市起,就一直以蒙牛独创的 “造骨牛奶蛋白OMP”这一高科技成分为宣传主打,以此凸显蒙牛特仑苏的技术优势。
在蒙牛的官方网站上,还保存着OMP牛奶面市时的宣传资料:“由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设题、担纲研发的‘造骨牛奶蛋白(OMP)增强骨密度项目’在国家信息中心正式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世界上第一款OMP产品——‘蒙牛特仑苏OMP牛奶’也正式推出”。
到目前,蒙牛的特仑苏系列已经扩容为:纯牛奶、OMP牛奶、低脂奶、有机奶。
相关专题:
蒙牛特仑苏含可疑致癌物被叫停
相关链接:
蒙牛再陷OMP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