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中国企业海外最大收购案终于浮出水面,本报此前猜测亦得到证实———三个月前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失败时,本报曾预测,对于肩负着国家战略资源重任的央企中国铝业来说,是抄底的大好时机。(详细本报11月27日C07公司版报道《必和必拓收手,中铝出拳?两拓合并失败最有利中国,抄底全球资源契机浮现》)
昨日下午,力拓集团和中国铝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合资公司,业务包括铝、铜、铁矿石等;中铝公司本次与力拓集团合作共投入195亿美元,如果此项交易达成,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至此,中铝抄底案终于尘埃初定,代表了中国抄底海外资源取得关键性突破,同时也为处于僵持状态的中国与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巨头的谈判增加了筹码。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铝业(601600)尾盘急速拉升,收盘时暴涨7%.
中铝持股将增至18%合计约195亿美元的并购方案,将是中国历来对外国公司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其中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债券的票面净利率为9%.中铝可在转股期限内的任何时候选择转股。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
与此同时,中铝将获得力拓集团最优质的资产,通过出资约123亿美元获得力拓集团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这些资产包括: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公司、韦帕铝土矿、雅文氧化铝厂及波恩电解铝厂,智利埃斯孔迪达铜矿,美国肯纳可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和秘鲁拉格朗哈铜矿等。
作为对其投资的回报,中铝公司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
力拓换帅为交易铺路力拓集团董事长保罗·斯金纳坦承,中铝公司195亿美元的注资将改善力拓集团的债务状况。
事实上,力拓变卖旗下资产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2007年7月,力拓成功收购加拿大铝业,但这笔交易也让力拓担负了39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这笔巨额负债让力拓焦头烂额,出售资产是力拓为在2009年实现削减100亿美元负债的目标。任务紧迫,力拓要么增股发行,要么接受中国铝业的注资。
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高台跳水,全球信贷环境恶化,中国钢铁市场行情跳水。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受双重波及。力拓似乎无牌可出。
中铝同力拓双方接触的同时,董事会在中铝的收购方案上曾出现分歧。一周前,力拓候任董事长吉姆·棱突然宣布辞职,随后其承认,是与董事会在是否通过向中铝出售资产来削减公司债务问题上存在分歧。海外分析师猜测,吉姆·棱可能反对出售核心资产股权,认为将影响公司资产质量和未来发展,而董事会的现有成员则热衷于从力拓的最大股东———中铝得到大笔注资。至此,力拓董事长的出走,为中铝入主铺平了道路。
融资方式尚存悬念在协议中,中铝必须在3月31日前完成融资并支付上述投资款项。寻找怎样的融资方式,才能既可获得低成本的巨额资金,又可尽量避免澳大利亚和英国方面对中国国有企业“政治”方面的敏感?
据了解,中铝此次收购行动是在国务院及国资委直接指导下进行,一旦成功,中铝所需资金将由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一家进行筹措,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鼓励商业银行运作并购贷款,所以之前传出中行可能为之输血,但中行新闻发言人否认了注资传闻。
也有外界猜测国开行仍有可能为中铝输血,此前在中铝与美国铝业140亿美元联手收购力拓12%股份时,国开行就是中铝融资来源的最大支持者,国开行由政策性银行变身商业银行后,能否再为中铝注资成为悬念。
有分析人士建议,中铝可先获得国资委的注资,或者携手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投公司,而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合作,又关系到澳大利亚政府对交易审批是否顺利。
2007年7月
力拓收购加拿大铝业,但这笔交易让力拓担负了39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至今仍焦头烂额。
2008年1月
中铝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出资140.5亿美元,从公开市场购买了力拓英国公司12%股份,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
2008年11月25日
必和必拓宣布放弃收购力拓,这一合并计划在推进9个多月之后突然中断,让力拓遭到沉重一击。
2009年2月12日
中铝与力拓达成195亿美元的并购方案,成为中国历来对外国公司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
相关报道
天时,人和,中金岭南、中铝相继出拳
在争议声中,中铝此时出手增持力拓,显然是其战略部署中的关键一步,且增持背后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也更加明朗。
从天时来看,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有触底反弹之势。就在上周,中金岭南宣布,公司收到澳大利亚政府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的批准,收购澳大利亚PERILYALIMITED公司50.1%股权的方案获得了PEM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由此中金岭南也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绝对控股发达国家资源企业的公司。
与此同时,中国大规模刺激经济举措正在出台,铁路、公路、汽车、水利建设等都对钢铁有长期的巨大需求,这也是铁矿石出口大国不断要涨价的主要原因。此时增持力拓,显然意在掌握更多的战略资源和话语权。
从人和方面来看,澳大利亚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其经济对中国依赖度越来越大,因此,澳大利亚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是持欢迎的态度,这对中铝增持力拓来说,无疑减少了政治阻力。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此前就表示,“目前中国的投资对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要,对澳大利亚就是这样。”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大国,现在中国50%的铁矿石不得不依赖进口。当前正是中国与几大矿业巨头谈判的关键时刻,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分析,此时中铝增持力拓,对增加谈判筹码从而掌握主动权十分重要。“只要是长期投资还是有机会的,未来一旦实体经济复苏,资源类行业一定会好起来。”
国信证券钢铁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郑东认为,收购力拓战略意义巨大。对力拓优质资产的收购,是中铝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此举将提升中铝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高凌云
本报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马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