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飞飞(发自佛山)
身陷囹圄的顾雏军仍麻烦不断,海信科龙用不断的诉讼让他的身后债越背越多。
1月9日,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921:HK)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广东科龙空调诉格林柯尔损害公司权益案一审判决结果公布,科龙空调获赔3015.12万元。
海信科龙在公告中称,广东格林柯尔和顾雏军利用同时控制科龙系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公司的身份,指示科龙空调于2005年1月28日与济南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爱富”)签订工业品买卖合同,约定科龙空调向三爱富采购环保制冷剂300吨,货款合计人民币4080万元。
在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系公司人员的控制及操作下,科龙空调支付了全部货款,但三爱富至今仅向原告交付了78.3吨制冷剂(合同价款1064.88万元),并将4080万元中的三万元解付,将4077万元的汇票转至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海南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科龙空调认为,广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以签订买卖合同形式达到非法占有原告资金目的,侵犯了科龙空调的合法权益。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年12月12日一审判定,广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向科龙空调支付3015.12万元赔偿,以及自2005年4月8日起至全部款项付清之日的利息;海南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共同清偿责任;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承担3万元债务赔偿及利息。科龙空调的其它诉讼请求被驳回。
赔偿金已近6亿元
半年之前,科龙也有一件相类似状告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公司的案件,当时获赔1428.825万元以及相应的利息。
根据2008年6月23日科龙发布公告显示,该案件同样是由于广东格林柯尔和顾雏军利用同时控制科龙系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公司的身份,指示科龙空调与江西科盛签订制冷剂采购合同,约定科龙空调向对方采购制冷剂14.1吨,货款合计人民币1863万元。科龙空调向江西科盛支付了上述全部合同货款之后,江西科盛将全部款项1863万元付至制冷剂公司账户,但科龙空调至今未收到任何合同货物。侵占手法与三爱富案件中表现的如出一辙。
事实上,对顾雏军等的一系列诉讼要追溯到2006年。海信空调以6.8亿元于当年最终完成对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股份的收购,海信科龙随即对科龙展开调查,并针对以顾雏军为代表的格林柯尔系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案件发起诉讼。此前,在2007年4月,佛山中院对该系列案的7项指控做出一审判决,诉讼涉及的获赔金额达到17175.46万元。2006年8月,佛山中院做出一审判决,广东格林柯尔、顾雏军、天津艾柯、天津格林柯尔等格林柯尔系向海信科龙子公司江西科龙赔偿共1.65亿元。
截至目前,由于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在多起民事官司中均告败诉,加之“格林柯尔系”名存实亡,顾雏军作为共同清偿人应支付的款项已经接近6亿元。
海信抢得科龙
顾雏军是名噪一时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自2001年10月收购广东著名国企科龙电器后,即进入大举扩张阶段。
2005年,科龙电器陷入资金缺血、风雨飘摇的困境。顾涉嫌大量抽取上市公司资金,向其私人拥有的“格林柯尔系”输血。顾雏军等人于2005年7月2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2日被正式逮捕。
顾雏军案发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受让广东格林柯尔对科龙电器所持的26%股份,随后科龙电器更名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而顾雏军私人控制的“格林柯尔系”亦逐渐瓦解,资产被冻结、拍卖和处置。
对于海信收购科龙,一位家电业人士的评价是一个字:抢。在业界,认同上述评价的人士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海信在两个月内,即完成了从考察到签定收购协议的复杂过程,实在有失草率,特别是科龙这样的问题公司,这几乎无异于赌博。有业内人士称,海信很大程度上是在排挤其它的收购对手,不给任何人一点染指科龙的机会。
在海信领导人周厚健当时看来,科龙就是宝。被收购当年,科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冰箱年产量800万台,空调年产量400万台,在国内冰箱业稳居一线,空调方面也仅次于格力、美的和海尔三大品牌。作为白色家电业龙头企业,科龙电器2004年实现销售额84亿元。科龙的危机,对海信而言正是良机。
海信集团作为家电业的巨头之一,所涉及的产品相当多,但其长项主要是电视机,这也是海信的起家之本。海信集团虽然整体实力不弱,但在每一个单项上,始终没有在国内领先。海信的特长似乎更多的是,在每一个单项再细化的市场上,形成一两种有自身特色的产品。
以黑电业务起家的海信集团,近年一直积极发展白电业务,海信收购科龙后,一改以往缺乏绝对拳头产品的缺陷,在冰箱产业上,在国内一跃形成较大的领跑优势,在空调产业上,也跻身第一集团行列。
告到还钱为止
2008年1月30日,广东省佛山中院认定顾雏军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和挪用资金等罪名成立,判处顾有期徒刑12年,顾最终放弃上诉,自此开始漫长刑期。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被重组后的海信科龙以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曾大量挪用原科龙电器资金为由,向其提起巨额民事诉讼。但顾的资产早已被冻结,连诉讼费都无力承担,更加无法兑现赔偿。
据顾雏军的弟弟顾绍军表示,根据广东省高院此前下发的相关裁定,已冻结的“格林柯尔系”的资产总额大致为6.8亿元,而现在这些诉讼费动辄几十万元,“我们个人已经拿不出来,只能边上诉边争取解冻部分资产以便交得起诉讼费。”
2008年7月3日,广东省高院驳回顾雏军对一审判赔江西科龙1.65亿元一案提起的上诉,原因是顾雏军及其两家“格林柯尔系”公司未在规定的期限内预交二审案件受理费,故只能按上诉人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据悉,顾的家人此前曾打算通过变卖格林柯尔或顾在香港持有的科龙H股股票以筹措诉讼费用。据公开资料显示,顾雏军及其控制的公司还持有383万股海信科龙的H股。但海信科龙2008年10月15日公告称,经过其对部分股东所持公司H股权益展开了调查后,已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申请并于2008年9月24日获得法院判令,可强制冻结若干证券经纪公司账户持有公司之部分H股股票,共计1.04亿股股票(包括顾雏军及其控制的公司还持有383万股),约占公司H股总股本之22.78%。
海信科龙未解释此举的原因,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恰恰能解释海信为何孜孜不倦地“指使”海信科龙状告“格林柯尔”,背后的原因就是它看中了这部分被冻结的资产。
“如果被告一直无法偿还赔偿金,海信方面就可以提出把被冻结的资产由法庭强制偿还。换而言之,什么时候顾把6亿多元的资金全赔进去了,什么时候海信也就收手不告了。”这位分析人士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