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2月6日报道 就在浙江大学和院士李连达对舆论高度关注的论文造假事件极力辩解之际,专家们又在国际顶级学术媒体上发现了与李连达院士有关的造假论文,且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李连达本人。
2008年9月,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2008年第9期)发表《冠心苏合丸不同组方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和心绞痛小鼠的疗效对比》的学术论文,作者为:Li Y、Zhang J、Li L。
如果单从作者的署名上来看,似乎跟李连达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却是李连达,表明作者使用的不是全名。祝国光认为,“Li Y、Zhang J、Li L”应当是李贻奎(李连达秘书)、张金艳、李连达。
2006年8月,国内学术期刊《中国中药》杂志刊登由马堃、张金艳、李贻奎、张永涛、吴理茂、李向日、潘理、李连达联合署名的文章:《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的比较药理学研究》【2006,31(6):1353-1357】。
虽然上述两篇论文从标题到作者均相去甚远,一般人很难看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但这两篇论文又是一对“孪生姐妹”。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教授向记者阐述了专家组的分析结论:从实验的性质上判断,两篇文章所反映的医学实验都是针对冠心病的治疗,由研究人员将分别加入中草药青木香、土木香以及什么也未加入的三种冠心苏合丸进行实验鼠的疗效比较。
从两篇论文的数据比对中可以看出,这是同一个实验所得出的同一组数据,作者只是花了一点小心思,中文文章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表述,英文文章则是将表格换成了柱状的图形。
记者进一步调查证实,中文文章刊登于2006年8月,而英文文章《本草疗法研究》杂志收到稿件的时间是2007年10月23日,同意采用为11月5日,2008年9月正式发表。这表明,英文文章是在中文文章刊登一年多后寄出的,从而排除了投稿后由于杂志社压稿而发生两篇文章在国内外媒体上撞车的尴尬情形。
祝国光认为,两篇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的表述并不一致,但结果却完全相同,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最可能的是英文文章的数据由中文文章克隆而来,从学术的角度界定,实际上就是编造实验数据。另一方面,中文文章有8人署名,而英文文章只有3人署名,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不同,因此,英文文章又构成了对中文文章的抄袭。
2月4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去年10月份开始查这件事时,他(李连达)说不知道,但具体说知道不知道,也不好说。其他的署名老师知道不知道,我们现在还正在调查。”
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知名学者说:“既然还在调查,说明目前还没有最终结论,校方称此事与李连达无关的辩解难以令人信服。”
相关链接:
院士被指牵涉论文造假续:药企股价大跌紧急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