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杨江(首席记者)
这个冬季,困扰温州制造业多年的缺电拉闸现象没有再现。
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惊叹: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温州而言,这个现象绝非好兆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温州不少企业马力不足,甚至停产,直接导致工业用电量的大幅下降。
一些多年没有回乡过年的温商今年也回来了。春节期间,这些称雄各地的温商聚在一起,神色难掩焦虑,讨论的话题除了如何过冬,就是寻找下一个“金矿”。
温州有多达36万家的中小企业,因为民营经济发达,一向被视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制造”简直可称“中国制造”的缩影。而温州的民间游资据保守估计,至少有6000亿元,这笔庞大的民间游资也被视为中国民间投资的风向标。从楼市到股市,从煤矿到油田,乃至从国内到国际,这6000亿元温州游资从来都让人不敢小觑。
过去7年,温州游资一贯在各个投资领域高调亮相。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高度依赖出口的36万家温州民企普遍“猫冬”,而温州游资也蛰伏而伺机出击。
人们对温企和6000亿温州民间游资的注意力并未因此降低,相反,正为如何度过这场全球范围金融危机的人们,此时更为关注温州的动向。
温州在思考,把握温州的脉搏,或许可以为众人在茫茫大雾中指引一条出路。
6000亿游资大量回流
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代言人,周德文感叹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是太繁忙了。每天,他都深陷在“两多”,即电话多、请帖多,得不到喘息。往年这个时候,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招商引资官员来电寻求周德文帮助他们与温州民间资本牵线搭桥。但今年,随着房产市场不景气,到温州寻求民间资金支持的房地产商也越来越多。从政府官员到房地产商,大家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周德文。
“堆在我办公桌上的邀请函,如果都答应,一年365天都忙不过来!”周德文说,“温州民间游资投资欲望依旧强劲,不过,现在却是最为低调的时期,与此前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
周德文说,2008年第三季度,6000亿元温州游资回流更趋明显,奥运会前,温州游资从北京楼市撤出了450亿元左右,从上海撤出接近500亿元。此外,1000亿元投入股市的温州游资也撤出不少。
大量游资回流导致温州市各大银行存款直线上升,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温州市民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2036.4亿元,首超2000亿元,市民人均储蓄额达26108元,比年初猛增19.53%。
这种资本回流曾在2004年和2006年发生过,但此次规模远超往年。周德文说,正是这些庞大的资金流吸引了外地的招商引资官员与房地产商。
不过,往年常率温商组团出外考察投资环境的周德文现在却认为“眼下并非冒险的时候”,他告诫温商对外投资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周德文认为回流的资金绝对不止2000亿元,在实体经济遇冷的情况下,温州资本大幅回撤,存入银行的只是一小部分。
某温州企业家告诉记者,他在2007年就购买了几十公斤黄金,周德文也证实,不少温州企业家都储藏了黄金。
“外地房地产市场降价呼声很高,温州房地产市场也是高位僵持,但很多人还是认为房地产可以保值,因此回流的部分游资也转移至温州楼市。”周德文说,他认识的一个温州商人手上就有170套房子。
不过,所谓“温州炒房团重现江湖,到各地楼市抄底”在周德文看来,纯粹属于媒体以及房地产商的炒作,“资金雄厚的温州企业家并没有出动,现在抄底楼市不太可能,因为根本不知道底在哪里。”
房地产商之所以散布温州炒房团重现江湖的消息,目的一是借助温商旗号向消费者释放利好消息,诱买;二是与温商联姻解决资金链压力,甚至骗取银行贷款。
“抄底股市也不现实。”周德文说。记者接触的温州商人多数也表示他们在股市大跌中并未能够独善其身,亏损至少过半,目前处于深度套牢观望状态,何时补仓尚未看到时机。
“处在金融危机冲击前沿的温州游资,现在少了一份狂热,多了一份理性。”周德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