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张伟建
本报讯 (000950)日前公告称,公司拟以不低于10.21元/股的价格向包括控股股东建峰总厂在内的不超过十名特定对象定向发行股份,所募集的不超过12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的建设。如增发成功,建峰化工将拿到自2005年建峰集团入主后的首笔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巨额资本金,这对建峰化工的持续发展和业绩成长具重要意义。
降低“二化”项目建设成本
建峰化工的第二套化肥项目,即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是公司未来增长的一大亮点。该项目的建设期34个月,计划于2009年12月建成投产,预计2010年6月前达到设计产能。二化项目建成达产后,将使公司的生产能力、主营收入、业绩等指标比现在增长一倍以上。
在建的二化项目,是建峰化工实现发展“三级跳”战略目标的“最后一跳”,对公司的发展和业绩的持续增长无疑意义重大。
此前的2005年底,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入主濒临退市的原*ST农化,接着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注入建峰总厂所持有的重庆建峰化肥有限公司51%股权和复合肥、氮气生产经营性资产。大股东的变迁和优质资产的注入,使建峰化工实现了发展的“一级跳”。
2007年7月,建峰化工完成定向增发,收购了建峰总厂和智全实业所持有的建峰化肥24%和25%的股权,从而完成对子公司建峰化肥的吸收合并。“二级跳”的完成,使建峰化工的资产实力大大增强。接下来的“三级跳”收购了大股东建峰总厂的第二套化肥项目、并尽快使这一项目早日投产,形成公司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二化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30.47亿元,截至去年底已投入资金94271万元。建设资金的解决有三大来源,一是公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二是银行贷款,三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负作用便是企业的财务成本加大,从而吞噬净利润。
市场人士认为,公司采取现金增发来解决二化项目的资金缺口,可谓一举多得。一是利用了公司业绩良好、各项财务指标健康的优势,可以以合理的发行价格募集资本金而不损害现有股东的利益;二是大股东表示以现金认购部分发行股份,体现出大股东对二化项目乃至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这对提升建峰化工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度无疑有积极意义;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在确保二化项目顺利建设的同时,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消除财务风险
2007年,公司完成主营收入10.23亿元,应收账款仅1.5万元,年末的现金资产余额达6亿元;2008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7.54亿元,应收账款也只有1万多元,货币资金超过了7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达2.6亿元,每股经营现金流0.84元。
这些财务数据透露出的信息是,公司收入、利润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的几乎所有的利润都通过现金体现出来。经营现金流的充沛,不仅体现了利润的真实,而且表明公司的造血机能发达和持续增长能力的强劲。
较强的赢利能力和持续的现金流入成为建峰化工收购规模达30亿的二化项目基础。
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公司对二化项目的投资已超过9亿元,而账上还有数以亿计的现金资产可供投入。如果建峰化工现金增发筹资额达到或接近12亿元的“上限”,意味着公司二化项目的建设将在几乎没有财务风险的情况下“轻松”完成。
不难看出,现金增发为建峰化工产能扩张、财务指标趋于合理带来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