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凯 “外界对保利400多亿存货的理解有些偏差,其形成是有特殊原因的。”电话那端的胡在新告诉记者。
作为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营销总监,在1月初,保利地产公布了2008年销售业绩简报后,听到很多外界的质疑,胡在新心里有些不舒服。一直在对此做解说工作的品牌事业部经理谭胜,对外界一些没有根据的揣测和分析更是有些无奈。
其实,这份业绩报告备受外界诟病的主要有两点,一点是保利地产2008年实现销售金额205.11亿元,比年初预定的240亿元的目标缩水超15%;另一点就是,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保利地产的存货达到417.5亿元,比上半年末增长了48.66%,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超过60%,高于业内平均水准。很多人认为保利地产的经营面临风险。
在谭胜看来,在如今宏观调控下渐冷的地产行业,开发商的业绩缩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保利,万科、招商、金地等龙头开发商都已适时调整了销售目标。在同行中,保利不俗的销售业绩不仅不应该受到批评,还应受到肯定。
而另外高达417亿的存货,在他看来,也是事出有因,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
存货形成原因
在向本报记者的阐述中,谭胜把417亿的存货分成了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已建未售部分;二是在建在售部分;三是已售未结转部分;四是土地的储备。
他进一步解释:“通常大家理解的存货就是已建未售部分,但这在我们的存货组成中所占比例不大。”
保利地产三季报显示,2008年1-9月份在建面积976.22万平方米,1-9月总竣工51.88万平方米,仅完成年度计划的15%。
很明显,由于对大势的判断,从2008年初开始,保利就有意调整了开工进度。
而这也得到了广州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的证实,由于长期为保利地产做项目的全局规划,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保利的经营状况也有颇多了解。
“保利的很多项目大多是2008上半年已建成的,加上性价比不错,所以卖的比较好,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业绩也因此表现不错。”
保利地产的中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保利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131.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7亿元,其中南海保利花园项目实现销售11.1亿元、北京保利香槟花园项目实现销售6.53亿元、上海海上五月花项目实现销售10.5亿元、武汉保利心语花园项目实现销售7.05亿元、沈阳上林湾项目实现销售3.38亿元、重庆保利香槟花园二期实现销售5.7亿元。
在黄韬看来,2007年对这些项目的抓紧施工,为这些项目在2008年的顺利销售铺平了道路,开工的疾缓控制,对大势的判断,是保利地产2008年取得不俗业绩的关键。
据他掌握的情况,“现在,已建未售部分确实不多。06年和07年的已建未售的存货已经在2008年卖得差不多了。”
虽然延缓了开工,但是对部分项目的前期规划等筹建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