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小额贷款牌照 又现上市公司身影
本报记者 于德良
日前,的一则公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2月6日公司公告,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设立张家港市昌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2亿元,公司以现金出资7000万元,占总股本的35%,为第一大股东。预期此次对外投资可获得较好收益。
这似乎预示参股或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在沉寂半年时间之后,又进入了上市公司的视野。
曾经红火一时
去年七八月份,上市公司曾经掀起了一阵参股或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这一现象被坊间称为上市公司的“牌照争夺战”。浙江省更是走在各省市前头,领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去年7月25日,《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不到一个月,已有多家位于浙江的上市公司宣布拟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8月15日公告,拟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诸暨市宏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拟为2亿元,浙江富润占10%股份。8月18日公告,拟发起设立建德市新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新安股份拟出资2000万元,占20%股份。8月22日公告,拟以发起人身份设立台州市黄岩区联合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筹),注册资本不超过2亿元,其中联化科技出资不超过4000万元,占其20%股权。也在公告称,公司拟作为主发起人入股瑞安新湖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新湖中宝投资4000万元,占总股本的20%。、、和也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参股或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自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不仅是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积极探索,纷纷下发了“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资质条件、公司门槛等。
意在积累金融业务经验
上市公司之所以热衷于参股小额贷款公司,一是获取稳定收益,二是拓宽金融业务渠道。
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借贷“利率水平不得高于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11月27日起实行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短期贷款方面,6个月以下的,年利率在5.04%;6个月至1年的为5.58%,这也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允许的利率区间在20.16%~22.32%之间,投资收益不菲。特别是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能有15%-20%的收益已经相当不错了。且发展顺利的话,能享受固定的利润回报和分红。
浙江富润公司表示,“这笔钱如果能借出去,我们算了一下,扣税之后还会有不错的收益。”这样的投资对公司和股东来说都是个好的选择。广宇集团以货币形式出资4000万元,占总股本的20%,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及最大股东。广宇集团表示,此项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投入资金数量不大,在2000万元-4000万元之间,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有限。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意义或大于业务收益预期,“争办小额贷款公司的真实目的,是未来可能将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转为乡镇、村镇银行。”积累金融业务的经验进而涉足金融业,才是上市公司抢滩小额贷款业务的深层次原因。
其实上市公司早已开始试水投资金融业。浙江富润的子公司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向绍兴市商业银行投资4500万元,折合股份3000万股,每股1.5元,占该行总股本的2.9%。此前,新安股份已经参与了信托投资,收益不俗。公司表示此次尝试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的信誉度,而业务的积累更可能成为公司日后拓宽金融方面服务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