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30日,复星国际(00656,HK)已经斥资2.5亿美元在纳斯达克(NASDAQ)二级市场上收购分众传媒22.96%的股权。郭广昌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迅速成为分众传媒的大股东。
2月5日,上海复星高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集团”)一位高管向本报透露,复星国际已经向分众和新浪表达了“未来分别派出监事、财务总监、人事总监各一名的愿望”。但他明确称:“我们并不会谋求分众传媒与新浪股份的董事会席位。”
按照分众与新浪之间的换股计划,复星国际将持有1079万股新浪股份,即10.49%的新浪股份。
在整个股票收购过程中,郭广昌精准的买入时间点以及对买入节奏的把握,使得复星国际实现了一举两得,同时成为了分众传媒与新浪股份的单一第一大股东。此举与盛大当年收购新浪不一样,新浪并未对收购超过10%限额的复星国际实施 “毒丸计划”,目前来看复星国际对新浪股权的间接收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复星集团一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元化投资管理型集团,而此次投资分众传媒与新浪,复星集团更是充分展示了其在投资领域超常的财技。复星集团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2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产业。如今,它在媒体领域的投资也已经远超20亿元。
媒体领域,正在成为复星集团第七大业务领域。
“A计划”
1月26日,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
当人们都在忙着家人团聚过节的时候,复星集团的几位高管正忙着在二级市场进一步增持分众传媒的股权,忙着与分众传媒、新浪进行沟通。他们并不满足春节前收购的分众传媒的第二大股东筹码,“要做就做最好”,当准备好1月30日公告的内容之后,他们才“回家过年”。
这一行动在复星集团内部被称为“A计划”,“整个计划由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亲自挂帅”,上述复星集团高管告诉本报。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投资,也是复星集团2008年最大的一项投资计划,自然是高度重视。
按照复星集团的人事配置,负责新媒体业务的是上海复星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复星信息”)董事长杨泰俊,但基于此次投资更为重大,挂帅的并不是他。
“都是巧合,开始买入分众股权时,我们并不知道分众传媒与新浪换股合并。”复星国际总裁助理孙军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分众传媒只是财务投资。
但是复星国际在二级市场购入股票,迅速成为分众传媒的第一大股东,显然不是“财务投资者”所为。
“对分众传媒的投资表明了复星集团正在布局新媒体领域。”易观国际一位分析师说,复星在新媒体领域已成为一头潜在的“大鳄”,加上其先后投资的众多新媒体资产,已远远超过20亿元。
复星集团对于媒体的布局早从1997年开始,先后涉足报刊发行、广告代理、网络媒体等多个领域,复星集团下属复星信息公司与南方报业集团合资合作 “广东21世纪出版服务公司”,与成都商报合资“上海激动传媒公司”。投资的媒体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已退出)、《书城》、《现代商报》、《每日商报》、《华商报》、《环球企业家》等。另外,其还在北京拥有每日传播集团等传媒经营机构,投资多媒体集团——激动集团等,而此次对于分众传媒与新浪的投资,则使得复星在新媒体领域的投资扩展到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平台和楼宇广告平台。复星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已走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就在此前不久,复星集团旗下复星传媒控股与福布斯达成协议出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从2009年的第二季度开始生效,而福布斯与原合作伙伴智睿集团的合作也将中止。福布斯亚洲总裁和出版人威廉·亚当甫斯这样评价:“复星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报刊的投资者,在传媒业有丰富的经验以及深厚的资源。”
“我的钢铁网”一位高管告诉本报:“我们去年收入将近一个亿,利润率超过30%。如果今年能够实现20%盈利,明年上市已是板上钉钉。”这是复星集团2006年投资并控股60%的一家钢铁电子商务平台 (据称初始投资在1亿元左右),短短三年,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信息服务机构与电子商务平台,“其收入超过其后行业前十名的收入总和”。
“如果算上传媒业等收入,新媒体业务已为复星集团贡献了近10亿的收入。”上述复星集团高管告诉本报。
新媒体征程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总裁梁信军一直对传媒业都较为偏爱,复星集团投资新媒体行业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7年1月。在上述复星集团高管的讲述中,复星新媒体的历史图卷徐徐展开。
1997年1月到2000年前后,复星集团主要是涉足报刊发行网络的建设。1998年,复星信息成立了上海第一家民营资本综合性图书报刊批发零售企业——上海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取得25家报刊的上海地区总发权(邮政之外),以及其他80多种报刊的主发权。1999年,复星分别投资组建了上海地铁书刊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
此后,复星信息先后控股或合资成立了北京每日报刊发行有限公司、天津每日新传媒有限公司等公司,意欲在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建立发行网络,在全国重点城市组建书报刊发行集团。在这前期投资出版、发行的阶段,复星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接触媒体层,同时也开始进入一些外围的媒体。
时至今日,复星已独占上海超市、地铁发行渠道,在京、津、宁、蓉等城市建立了发行网络,复星信息还投资了南京复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成都现代公众多媒体信息亭有限公司,分别负责超市书报刊经营及多媒体信息亭经营。
在这期间,复星集团曾一度想并购因为互联网泡沫而陷入低谷的新浪网,但最终没有能够成行。
到了2000年,复星集团开始投资内容类媒体与新媒体领域。2001年,复星信息与南方报业集团合资成立了21世纪出版经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21世纪报系的广告及发行代理,这也是复星资金进入21世纪报系的平台,复星信息投资1500万元,占股权40%。随后这份报纸实现了第一年创办第二年盈利的好成绩。
2002年5月,复星集团投资组建激动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25亿元,开始涉足网络分类市场,随后复星集团开始投资风险相对小的网络媒体、新兴的通讯传媒、影视传媒。
在此期间,复星集团先后与《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金报》、《武汉晨报》、《现代快报》、《环球企业家》等进行了整体合资;与《华商报》、《重庆时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等进行了合资;与《西部商报》、《成都商报》等进行了联盟合作。
但在2003年,复星集团退出了《21世纪环球报道》、《计算机》、《上海侨报》等媒体,原因是经营不善,双方利益的摩擦,或是没有达到预期投资目标而退出。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复星集团在传媒业的投资显得更加慎重。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2004年信贷紧缩造成了复星集团资金链紧张。
2007年7月,复星国际上市,成功融资100多亿元人民币,这让复星有了更大的雄心。在投资新媒体方向上,复星集团也开始了优选法 “猎头式”的扩张,而此次投资分众传媒,则是在这一理念下进行的新的“试水”。
下一步
在复星国际上市后的一段时间里,复星集团投资发展部的人士就不断地四处寻觅可能的投资机会:“太忙了,忙着把钱花出去!”即使在临近去年年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居然都还在外地考察项目。
从复星集团投资过的医药、地产、钢铁、零售、矿业等传统路数来看,复星集团的投资正在向轻资产方向倾斜。“多元化产业组合,形成低相关甚至对冲的产业架构,是复星能够抵御风险的重要法宝之一,这种产业互补组合可以获得单一产业无法具备的优势。”梁信军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表示,“浙江人赌性小的特点在复星很明显,注重安全控制风险是复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而新媒体无疑是具备轻资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其作为净利润大,成长性强,且与经济关联度强的产业,正在成为复星首选的追逐目标。
“新媒体领域将是复星集团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位接近复星高层的人士说,复星将会遵循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复星集团在这一领域不会直接派出人员对投资对象进行直接管理,而是派出出资人代表监事,而且这个监事也并不一定是专职的,复星集团希望掌控的是财务部门与人事部门的主管职位,以做到信息的透明化。
而复星集团的“领地激励”制度,即进入到被收购对象的管理人员会获得一定的股权,则保证了他们对复星集团的忠诚与开创事业的积极性。
复星此次在分众上的重大投资举措,正在预示着它的新媒体业务板块已经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