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开虎 北京报道
岁末年初,肖亚庆这位中国最大的铝业公司掌门人,胃口再次大开,欲抄底澳大利亚力拓矿业。
根据力拓的公告,中国铝业总公司(下称中铝)正与力拓洽谈前者将注资购买力拓一部分股权。据外电报道,双方最终敲定的合作方式是力拓向中铝出售资产,资产价值最高达80亿美元。
然而,据本报记者春节前获悉,中铝的资金链已非常吃紧。那么中铝拿什么去注资力拓?在中铝欲抄底力拓的消息公布前,多位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中铝正在寻求国家注资,如果国家不救,中铝可能很难渡过难关”。
激进式扩张
2008年2月底,肖亚庆就中铝入股力拓的细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国务院国资委当时在此事上提了两个原则,按经济规律办和控制风险,如果能承担风险就去做,承担不了就不要做。
这句话为中铝现在的尴尬情形埋下了隐患。按照中铝当时对力拓的收购价格,中铝收购代价为128.5亿美元,但是对比当时与现在的力拓股价,中铝的128.5亿美元总投资现在只剩下了约1/3。最主要的是,中铝的收购现金中,大部分来源于信贷。
如果中铝海外投资仅此一项,或许还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去年5月9日,中铝联合两家海外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开发和运营年产约100万吨的电解铝厂及1860MW自备电厂,预计项目总投资约45亿美元。去年11月28日,为了加大开发加拿大秘鲁铜业公司的力度,中铝又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20亿美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
有色金属行业的低迷,让中铝的经营每况愈下。刚跨进2009年,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就进行了去年6月以来的第5次降价——1月1日起,中铝出产的氧化铝价格从此前的2600元/吨下调至2000元/吨,降幅高达23.08%。
“现在的氧化铝和电解铝销售价格普遍低于成本价。”光大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王峰告诉记者。根据中国铝业2008年三季度报表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国铝业总收入同比减少7.9%至190.8亿元,净利润减少93%至1.83亿元。
伴随四季度行业的进一步低迷,中铝四季度的亏损情况将很快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