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 洁
随着2009年牛年的来到,很多ST公司都寄希望于在重组之后“洗心革面”,就是其中一个。
在2007年经历了被退市的风险之后,通过重组,ST新天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集团公司。如何将“伤痕累累”的ST新天“盘活”成为摆在中信国安集团公司面前的难题。
强心剂后仍将继续亏损
ST新天,全称新天国际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新疆,公司主营葡萄酒生产。虽然拥有15万亩葡萄园的先天优势,但由于营销网络的不完善,导致葡萄酒业务差强人意。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亏损之后,公司不得不面对退市的风险。
庆幸的是,公司2007年竟然扭亏为盈。这虽说是好事,但却颇受异议。因为2007年是中国上市公司首次采用新会计准则的第一个财年。公司通过控股股东豁免债务方式实现债务重组利得,扭亏为盈,避免摘牌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ST新天的办法就是由母公司免债和行政补贴。
到2007年9月底,ST新天还亏损1.83亿元,但在四季度中,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财务局给予的一次性补贴2.06亿元,加上其母公司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天集团)豁免的1.2亿元债务,ST新天成功扭亏,2007年获得732.45万元净利润。
“这种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即可扭亏、摘星的现象,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导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秦荣生分析认为,由于债务重组并不涉及现金流动,交易本身将不能改变上市公司的营业能力。
2007年经过几针强心剂,ST新天退市的风险已经被解除,下一步如何摘掉ST的帽子呢?
2008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公司资本金严重不足,财务结构不合理,负债居高不下,利息负担沉重,缺乏市场投入。因此预计公司2008年全年净利润为负值。那么ST新天的财务结构又是如何的不合理?
房地产投资收益成谜
平安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陈逊表示:“ST新天葡萄酒的定位是中高档以及原酒的生产,它在新疆的占有率是第一,并且也是国内最大的原酒提供商,原料优势很明显。但是由于其是从低端市场切入的,消费者认同度较低,因此进入中高端市场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经营。”
由此看来,其葡萄酒业务虽然潜力无限,但投资者还是需要耐心等待它开花结果。
在ST新天的主营业务中还包括了房地产类业务。而2006年房地产类业务就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其毛利率为-26.86%。2007年末,房地产类业务的毛利率也仅为5.83%。
早在2006年,国泰君安分析师对ST新天进行考察时,公司高管就表示会将现有的楼盘销售完毕后退出房地产领域,专心做葡萄酒业务。但是记者在2007年公司发布的一份对子公司担保额度的案中发现,公司表示将继续为控股子公司新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1.1亿元的担保,巨额担保显然与公司保证不符合。并且在2008年的三季报里,房地产业务依然名列其中。
记者试图了解房地产这块的情况,但是证券办公室的人员表示并不知情。
沉重债务让ST新天难翻身
与此同时,公司背负着很高的负债率却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4.7亿元,总负债却有30.6亿,其母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3.04%,远高于上市公司整体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其中短期借款15.3亿元,长期借款6.8亿元,负债总额中短期借款比例达到49.89%。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仅为0.5596和0.1763。公司的财务费用高达1.87亿,占全部营业总成本的35.4%。
为何公司债务负担如此之重?
记者在翻阅公司的财报时发现,ST新天葡萄酒业务的项目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流动资金贷款。而公司葡萄酒营销网络体系不成熟,资金回笼速度跟不上,导致财务结构不合理。
把债还了,才能一身轻松!2009年2月3日,ST新天股东大会批准了向不超过10名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亿股的议案。这也是ST新天酝酿了很久的事情。通过非公开发行,ST新天将会融到20亿的募集资金。而这20亿中有15亿元将用来偿还债务,有3亿元是用来对葡萄酒营销网络的建设,另外2亿用来补充葡萄酒业务的流动资金。
由此可见,债务问题确实是压住ST新天不能翻身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