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婷
据《证券日报》报道,华为公司员工1月19日报料,在2009年的春节前华为将实行末位淘汰制,裁员达到5%。
公司的铁腕管理风格、坚持不上市以及其高效益,让华为一直作为中国内地IT企业的标杆。华为近日公布的2008年合同销售额,继续保持近50%的增长,达到233亿美元。
观察者认为,华为这声轻轻咳嗽,对国内众多IT公司来说,可能产生连环感冒效应。
事实上,在华为内部一直就有末位淘汰的制度,只是以前不怎么实行而已。此次公司是下了决心严格施行末位淘汰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据了解,华为在中国内地约有3-4万人员,按照5%来计算,大概要淘汰1500-2000人。
据其内部员工称,对此华为的员工人人自危,目前都是自觉加班到很晚,就怕自己成为最后一名被淘汰掉。
1月19日,华为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代琪对裁员事件回应称,5%根本不算是裁员,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范围。华为只是对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完再进行考核,如果考核再不过关,员工就可以考虑自己选择去留。周书记还称,一般像思科这样的大企业人员流动都达到了10%以上,所以华为根本不叫裁员,而是正常的人员流动,有些人把这事给放大了。
接近华为的一位知情人士也表示,华为的经济效益还是可以,不会因为养不起员工而裁员,这次裁员主要还是为了激励员工,怕一些老员工养成不上进的习惯。
尽管华为08年营收状况仍然保持高增长,但其海外合同销售额占比达到75%,有人认为这也可能导致华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此番裁员可能是出自其海外合同量的缩减。
但华为方面的回应似乎否认了外界的猜测,在2009年的展望中徐直军提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运营商会寻求降低成本,同时也会寻找一些能够面向他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的伙伴。目前来看这个伙伴最好的选择就是华为。这将是华为改变格局、提升市场份额难得的一个机会”。
相关链接:
华为2008年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