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内意图“伸手”海外
■ 本报记者 张颖发自上海
“目前,集团尚无A股整体上市的计划,但是我们已经实现两年盈利,旗下两家子公司也已经在香港上市。”这是记者从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暨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集团”)2009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
日前,履新不久的中保集团董事长林凡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集团克服重重困难,境内企业和港澳、海外公司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营业绩。2009年,中保集团将打响“淮海战役”,争取在3-5年内成为跨国性综合金融保险集团。
数据显示,2008年,中保集团共实现总保费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08年年底,集团总资产839亿元,同比增长22%,管理资产1019亿元,同比增长31%。
从保费构成看,中报集团境内寿险业务总保费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19%。首年承保业务中,个险代理业务标准保费增77%,银行保险期缴业务标准保费增长177%,银行保险趸缴业务保费增长43%;在电话销售等新业务领域,累计保费收入超过9000万元。
产险业务方面,中保集团境内产险业务总保费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车险增长37%,非车险增长25%;扣除年内两次巨灾和交强险新政策实施的影响外,赔付率保持平稳。港澳地区和海外产险业务基本保持承保盈利。
此外,中报集团旗下中国国际再保险公司去年实现保费同比增长9.4%,并将在2009年进入国内再保险市场。企业年金业务方面,累计到账管理资产规模为182.8亿元,其中受托到账管理资产79.0亿元,投资到账管理资产103.8亿元。
“不过,受去年两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中保集团旗下国内机构产寿险业务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中保国际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谢一群表示,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都给集团业务经营带来压力,“2009年对集团而言将是困难的一年”。
资料显示,去年初南方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导致中保集团旗下部分机构赔款增加、财务受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低迷、中国央行持续降息也给擅长资本运作的中保集团带来严峻挑战。
为此,中保集团已经于2008年下半年启动了五大改革,包括成立中保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推进共享服务集中;启动国内产险销售体制改革;进行太平团险整合;推进境内投资平台整合;整合稽核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的稽核中心。
对此,林凡补充道,中保集团把长期发展目标定位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跨国综合保险金融集团。3-5年内,根据这一规划,要成为具有鲜明品牌特色、持续发展能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性综合金融保险集团。
另悉,2009年1月,中保集团向旗下专业养老险公司太平养老险增资7亿元;当月,集团旗下中国国际再保险公司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宣布正式进入国内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也在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