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慧
海外业务缩水,奇美电子寻找新利润增长步伐急促。
2009年初,一向低调的台湾奇美电子对外称,已挤进内地家电下乡液晶电视面板的采购系统。而在内地三四级市场,奇美与内地电视厂商在液晶电视推广计划正火热进行中。
应对不仅是液晶面板行业的冬天,奇美试图通过搭乘家电下乡“车”来弥补部分损失。而这次奇美看中的是未被开掘的中国三四级液晶电视市场。
挤进“下乡车”
2008年1月,台湾第二大液晶面板厂商——奇美电子公布了其在“家电下乡”的得标。
其结果显示,奇美在中标的26英寸液晶彩电中的占有率为100%。而在 22英寸液晶电视中标机型有60%采用了奇美超能屏。
进入家电下乡采购系统,这只是奇美的一步。早在2008年上半年,奇美就已加强了与内地电视厂商合作,制定了推广液晶彩电下乡的计划。奇美下乡计划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坐家电下乡的“顺风车”,另一条是与内地电视机厂商共同推进三四级城市液晶电视渠道建设。
早在第一次家电下乡时,奇美就参与了内地电视机厂商推进液晶电视下乡。
2007年12月,第一批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试点。当时液晶面板空缺,面板厂商无降价需求。而液晶面板占到液晶电视机成本的7成。彩电下乡的价格被限定在1500元,被内地电视厂主推的液晶电视未能中标。
此后,奇美看到了内地农村的液晶电视市场的潜力。2008年4月,奇美在深圳展出系列小尺寸电视面板,并称看好农村中小尺寸市场。
与此同时,奇美配合其客户——内地电视厂商在三四级城市做调研和业务推进。4月,奇美陆续在内地每个省做调研。调研结果发现,在农村市场液晶电视的普及率低。农村的消费者不仅很难看到液晶电视,也认为液晶电视是奢侈消费品。
2008年11月,第二次家电下乡投标。此时海外消费电子市场寒意渐浓。
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总处副处长洪茂盛回忆,临近投标,公司还没能拿出低于1500元的液晶面板的解决方案。而最终彩电投标价格被提高到上限2000元。这时奇美也拿出了低成本液晶面板解决方案。
液晶电视挤入下乡大军中。包括创维、TCL、康佳、海尔、海信、长虹等12家内地电视机厂一共34款液晶电视中标家电下乡。中标的液晶电视从19英寸到26英寸不等,而价格也从19英寸999元到26英寸1950元不等。其中,奇美共为创维、康佳、TCL等15家电视机厂提供配套生产液晶面板。
这已经实现奇美在三四级市场推广液晶电视的第一步是让农民“买得起”。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总处副处长洪茂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奇美正在推进第二步“看得到”。
截止到2008年1月,奇美协同内地各电视机厂商在内地设立液晶电视推广点达16000家,其中有效推广点为12000家。这些液晶电视推广点一部分是将内地电视厂商的原有渠道改造,也有新建点。
除了拓进三四级城市中小尺寸的液晶市场,奇美也加强了大尺寸在一二线城市布局。2008年12月,奇美推出42、47和55英寸三款液晶面板新品。奇美当时称,将供给长虹、创维、康佳等内地电视厂使用。
奇美的想法是先抢份额。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总处副处长洪茂盛透露,奇美提供给家电下乡的液晶面板利润比平时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