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铸、胡晓玲
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称为绝当。
2009年1月15日,受累飞跃集团资金断裂案,又因信息披露延迟而险遭投资者投诉的香溢融通(600830.SH)终于传出了好消息:旗下元泰典当和德旗典当分别与飞跃集团签署了《飞跃债务处置协议书》,6000万元的当金将被分期偿还,利息和综合服务费不再主张。看上去,香溢融通似乎正在走出泥沼。
但这也许仅仅是香溢融通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接到爆料称,香溢融通出现大规模绝当:“绝当率高达21%,涉及金额3.3亿元左右,灭顶之灾正向它逼近。”
绝当接踵而至
“不可能!绝对没有这么高。我们旗下两家典当行总共才5亿多元的资产。”香溢融通董事会秘书林蔚晴断然否认了21%绝当率和涉及金额3.3亿元的说法,同时质问记者相关资料的来源。据林蔚晴所述,目前公司典当品大多为房产、土地、生产设备和股权。
根据公司2008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当款余额总计约为6亿元左右,如果按照报料人所称21%的绝当率,折合金额约为1.2亿元,而非报料人所称的3.3亿元。但即便如此,扣除公司目前已公告的绝当金额7231万元后,尚有4800万元左右的绝当资料公司未公布。
“21%,这个数字已经高得可怕了。”全国典当行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华联典当(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贤达质疑数据的可靠性。他同时表示,典当行通常的绝当率都在5%~7%,10%都已经很高了。
“我们会及时公告。公司确实出现一些绝当,但没到大面积那种程度,我们会通过拍卖、追讨等方式进行处置。”林蔚晴表示,《证券法》和《上市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没有规定那么细,“我们是唯一 一家典当行业上市公司,出现多少绝当、多大规模绝当应该披露没有细则规定,我们会及时和监管部门沟通。”
2008年6月8日,曾经的缝纫机龙头、浙江名企飞跃集团被爆资金链已经断裂;6月19日,香溢融通旗下元泰典当和德旗典当与飞跃集团高达1.3亿元的典当业务被曝光,此时飞跃集团已经绝当3个月。
2008年11月29日,香溢融通再次引爆炸弹:南通百通燃料有限公司、自然人陈琪明、宁波宝日精密薄板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和自然人绝当,合计金额高达7231.07万元,香溢融通上诉至法庭。
“我觉得不良当款以本金计算比较合适。”2009年1月16日,林蔚晴给《中国经营报》记者发来短信称,“南望7000万元,飞跃6000万元,2008年11月29日公告诉讼的7000多万元,本金是5000万元,合计1.8亿元。”
香溢融通“过冬”
2009年1月10日,香溢融通发布了2008年业绩预减公告:净利润同比2007年减少35%~50%。按照香溢融通2007年净利润8215万元计算(折合每股收益0.225元),2008年净利润约为4100万元至5339万之间,每股收益约为0.1125元至0.146元,而香溢融通2008年前三季度,已经实现净利润4368万、每股收益0.101元,由此证明,第四季度拖累了2008年业绩。而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典当行一般的当期为6个月,由此推算,2008年二季度公司发生的业务可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而对于香溢融通来说,2009年一季度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公司2008年三季报显示,该季度共计发放贷款及垫款3.2亿元,当款余额6亿元。如果这批当款出现问题,意味着香溢融通2009年一季度的应收账款可能大幅上升。
冒进的苦果?
“自从2004年起,公司就已经确立了打造典当龙头的战略。”长期跟踪该公司的渤海证券研究员陈慧表示,2007年,典当业务贡献的利润已经占香溢融通的60%以上,“2007年以前,公司业务情况较好时,绝当率通常都在个位数,两位数以上的绝当率极为罕见。”
“香溢融通典当业务毛利率高达96%,但其中的风险成分更大。”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危机中,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寻找资金,这看似是典当行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实际上的风险远大于机遇,“不到绝路不会去典当,这些企业实际上蕴含着太大的风险,当款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上海一位金融行业研究员表示,2008年中后期,全球通胀转为通缩,国内房价、地价、公司股权价格不断下跌,整个价格体系正在重估。“香溢融通的风险太大了,资产价格下跌导致浮亏不说,绝当后即使想通过拍卖的形式回收本金也成问题,这个时候谁敢接盘啊。”
“浙江是典当业相对最发达的地区,上海的典当业要稳健一些,广州则更为保守。”广州一位典当行经理认为,香溢融通出现绝当是因为太过冒进,“我们现在只敢收黄金这样的当品,而且一般只做300万元以下的。6000万元?想都不敢想。”
“债务出点问题完全正常,我们的现金流还是很好,不会有灭顶之灾。”香溢融通董事、典当业务总经理王鹤群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但实际上,早在2008年二季报中,香溢融通的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已经是-2.1亿元,三季度报则扩大为-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