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俊峰 上海报道
按下葫芦起了瓢,去年底*ST华源破产重整获得突破后,2009年初其难兄难弟ST源发(600757)又传来重大重组终止的消息,原因是重组方山东鲁信置业公司“临阵退却”。
“就某些补偿条款双方谈不拢,鲁信置业不敢轻易签字入主ST源发。”接近ST源发重组的知情人士透露,华源集团重组方华润跟傅克辉及鲁信置业谈了一年半,原先华润私下给予鲁信一定的额外承诺,但最后华润高层不同意这样做,最终导致鲁信选择了放弃重组ST源发。
重组计划
2008年1月28日,ST源发与华源集团下属公司上海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及上海源创科技数码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资产转让与债务承担的意向性协议书》,拟以2007年12月31日为审计评估基准日,将公司资产和负债按评估值整体出售给华源生命及源创科技。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债务的整体平移,解决ST源发将近30亿元的债务问题,将其打造成一个净壳公司,为重组方注入优质资产扫清障碍。
根据协议,ST源发出售的资产中约8.8亿元金融债务转由华源生命承担,包括1.49亿金融债务和全部非金融债务的其余债务及全部资产约23.10亿元将按评估值出售给源创科技,源创科技以处置该部分资产所得价款用于支付职工安置费用和开支。
随后,ST源发采取向傅克辉及其一致行动人山东鲁信实业集团公司以及山东长源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的方式,拟购买发行对象持有的山东鲁信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531万元)100%权益,这块资产当时的预估价值约为26.5亿元,定向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5亿股A股。
如果一切顺利,ST源发最后将转型为一家民营房地产上市公司。但在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受到严格限制,以及房地产行业景气扭转的背景下,ST华源的重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夭折内幕
ST华源1月7日公告称,虽然华源集团与重组方、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和众多债权银行均为本次重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鉴于相关各方无法按照一年前约定的框架原则推进重组,董事会决定终止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承诺公司在公告后未来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操作了一年多,这次原本希望很大的重组还是以泡汤告终,其中主要原因是傅克辉及其控制的鲁信集团,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恶化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未来三年的业绩承诺,在要求华润集团协助实现业绩承诺未果之后,鲁信遂退出重组。
“去年四季度以后,所有工作都准备就续,就等鲁信签字,可是对方就是不肯。”华润有关人士透露,一年之内房地产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令重组各方始料未及,这是导致重组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尽管华润仍然采取引进外援的方式解决ST华源困境,但是在这次重组上华润还是投入了真金白银,借给ST华源下属公司上亿元资金帮助安置有关员工,目的就是尽快把ST华源打造成一个净壳,为引进外部重组力量铺路。
同样做出了巨大让步的还有债权人。去年12月,中国农业银行等12家债权银行对ST源发对应的应收账款被全额豁免,把ST华源从退市边缘拉了回来,如今ST源发重组告吹,债权人势必要讨个说法。
“不可能再走*ST华源破产重整的路子,今后华润很有可能通过注入旗下有关资产的方式,拯救ST华源。”知情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