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肖君秀 曾郁兰 )2008年的最后一天,黎小兵来到深圳东海太平洋影城,在平安信用卡的专门售票窗口前,排了半个多小时队花20元买了两张《非诚勿扰》的电影票,早已等得不耐烦的未婚妻撅起了小嘴。
这是黎小兵去年第19次持平安信用卡排队购票,之前他自己花了180元看了18场电影,未婚妻对他这种“实惠”的苦战精神不以为然,笑称他与平安信用卡是“难兄难弟”。
“10元看电影”是中国平安(601318.SH)旗下子公司平安银行为了推行平安信用卡,2008年在上海和深圳推出的优惠活动。截至去年底该卡发卡量迅速飙升至160万张左右,创造了银行首年发卡量的最高纪录。
中国平安“创新、效率”的基因正在透过平安信用卡显现出来。
平安信用卡一夜成名
去年6月初,黎小兵接到平安银行推销信用卡的电话,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黎小兵说那时心情烦乱,“手头30万元的股票亏得剩下不到20万元,女朋友因此闹着要分手……加上已有其他银行的两张信用卡,就不想再办了。”
平安推销员坚持并不屈不挠地给他打电话,详细介绍平安信用卡的各种优惠,并提供上门办卡服务,平时喜欢投资理财、也喜欢看电影的黎小兵终于“屈服”办卡。“可能是我曾经在平安买过车险,留有电话等资料才找上我的。”回忆办卡时的情景,黎小兵恍然大悟。
“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服务的金融集团”正是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所要打造的平安模式。事实上,在已发行的平安信用卡中,70%来源于平安老客户,包括平安以往的保险客户、证券、信托客户等,这些客户基本属于城市的中产阶级以上。
“10元看电影”则让上海和深圳的都市白领冲动不已。
据了解,平安信用卡持卡人累计看电影超100万人次。黎小兵不无得意地说:“现在身边很多朋友都有平安卡,有个朋友在其他银行工作,却办了平安卡,为的就是看电影!”毫不夸张地说,“10元看电影”成就了平安信用卡,而平安信用卡的“一夜成名”将平安银行名气在2008年初步打响。
据平安2008三季报显示,平安信用卡发卡量达122万张,按平均每季40万张卡增加计,平安2008年终发卡量达160万张左右。
64万“黎小兵”贡献2000万?
自从用上了平安卡,黎小兵隔三岔五收到平安银行发来的各种优惠短信,另外他还因此免费获得了平安送出的一份家庭财产盗抢险,“主要是这些优惠打动了我。”他坦承。
黎小兵慢慢地习惯了用平安卡,他不无得意地炫耀:“按电影票原价70元计,光买20张电影我就省了1200元。”他认为自己在平安信用卡上捞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实际上,据影院内部人士分析,平安银行与各影院的协议,最多每张票补给影院10元或略高,这意味着平安给黎小兵的“补贴”费用在200元左右。
在黎小兵打着如意算盘时,平安在他身上同样赚到了钱。2008年下半年以来,黎小兵在吃饭、购物等共刷平安卡消费达1.36万元,按一般1%的佣金回报点计,平安在他身上则可以赚到136元。另外,年费首年虽免,但接下来每年100元的年费是少不了的,所以平安共计赚了他236元,与200元影院付出“相抵”,平安还赚他36元。另外如果他有应急所需透支的话,平安还要收取较高的利息。
一般银行的活卡量在四成左右,按此计算,平安信用卡活卡量在64万张左右,以每张赚36元计,即平安有2304万元收入。当然不是个个都如黎小兵一般爱看电影,所以平安实际收入要更高。
不过银行信用卡初期的成本很高,无论是软硬件设施,还是销售网络的铺建都需要付出成本。一般而言,国内的信用卡开卡量达到500万张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所以平安信用卡近两年盈利难度大,且2009年银行整体行业从盈利的顶峰期进入“冬季”,利润快速增长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