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3年前夏新手机签约李宇春任代言人的辉煌时刻相比,夏新手机的出货量下降了9成。
而伴随着全国全面停产和濒临退市的窘境,*ST夏新股价自去年8月来呈“V”字形的过山车。
在中华广场四楼手机销售专区中,依然能看到夏新手机的柜台,只是这里似乎无人问津。机型基本上都是去年下半年的产品,并无新机。据本地一位零售商介绍,相比签约李宇春任代言人后的2006年,目前夏新手机的出货量下降了9成,销售的大多为库存机型。
新帅上任、出售工厂、开源节流、精兵简政,如今濒临退市的*ST夏新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招数。1月7日下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认国内3G牌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撬动2万亿投资市场。而就在前一天,夏新电子却以公告的形式重申了股票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3G给了夏新希望,作为老牌手机制造商,该公司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想要真正等到3G市场井喷,夏新先要活下去。
不过未到最后一刻,这或许还不是最后答案。昨日,上证指数下跌2.38%,*ST夏新却逆势涨停,收报2.01元,涨幅为5.24%。这似乎并不是来自1月7日3G发牌的刺激,因为在国内A股77家信息科技类上市公司中,*ST夏新是唯一6只上涨个股之一,且为唯一的涨停股,在昨日的通信板块里一枝独秀。
昨日,记者从一位接近*ST夏新的人士处获悉,*ST夏新重组目前最大的可能是让母公司中国电子集团(CEC)旗下的其他企业来收购重组,不过该消息并未获得CEC证实。
工厂全面停工游资操纵股价
昨日*ST夏新股价波动主要是受重组传言左右。“游资行为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重组的消息不胫而走。”华捷咨询通信行业分析师郑重湘向记者表示,对于一家工厂停工、大量产业链下游企业上门讨债的公司,目前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着实有些不相称。昨日,一位不久前刚离职的夏新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自去年10月开始,夏新的工厂已基本进入停工状态。2009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也透露了相关消息。
自公告“可能退市”之后,*ST夏新是否将被重组便成为关注焦点。“ST板块、重组板块是短期游资的炒作题材。”九鼎德盛顾问机构一位分析师表示,从风险的角度来看,ST公司的重组进程大多不是一帆风顺,此前已先后有ST南方、ST科健等5家ST公司公告放弃重组计划。
然而就在国内3G发牌公布当天,*ST夏新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和控股股东夏新电子有限公司确认:已知悉目前夏新电子的财务困难,一直在研究相关的解决措施,但尚未有最终解决办法。”
尽管如此,*ST夏新的受关注程度丝毫没有降低。“集团公司并没有放弃,确实还在研究解决措施。”夏新电子母公司CEC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重组会充分考虑夏新多年来在通信行业,特别是3G研发上的投入,避免浪费资源。据介绍,CEC方面也是以此为方向在研究重组形式。
拖倒夏新的并非3G研发和山寨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句“公司因资金问题”很难说服投资者。对这家曾叱吒一时的国内手机品牌领头羊,其多年来自我开脱的说词往往都是“受到黑手机、山寨机冲击”。而对于连续亏损的现实,外界的说法则大都集中在“夏新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3G研发上。”
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卢振宇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一系列开源政策,包括精简人员、更改分公司制度和出售部分资产,同时也从CEC方面获得了资金支援。”战国策分析师杨群表示,目前的夏新电子已甚少在亏损原因中提及受到“山寨机冲击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夏新管理层已下定决心先解决内部问题。“只是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单纯将*ST夏新作为壳资源,再注入其他行业资源来实现重组,夏新多年积累的通信行业资源将何去何从?
在去年7月中移动二期20万部TD终端招标中,夏新中标1.9万部,占市场份额9.5%,仅次于中兴通讯、三星电子和新邮通。夏新方面更预计,按2010年TD终端市场需求2000至4000万部计算,夏新只要保持目前的市场份额,2年后即可通过TD手机营收可达到23亿元以上。
在杨群看来,母公司CEC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并在夏新重组的计划中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本报记者 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