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卖的终于还是卖了,昨日上午10点,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价格向市场配售了56亿股建行H股股份(出售价格比建行H股周二收盘价4.45港元低12%),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此次出售距离美国银行放弃前次出售计划不足一月。此前,美银已经在12月15日停止了出售建行最多55亿股股票的计划。
相对美国银行2008年5月28日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股份,美国银行“一增一减”取得约合10.83亿美元的收益,半年多的收益率高达62%.在全球金融危机盛行之时,美国银行这笔买卖算是赚翻了。
受该消息影响,昨日建行H股全天下跌,收于4.06港元,但仍高于美国银行的出售价格。
两度增持后折价配售
对于美国银行的此次抛售,建设银行随即在其公司网站上发布公告,承认在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56.2亿股,并表示美国银行在此次出售交易前已知会建行。
此次配售与上次的增持仅隔一月有余。2008年5月28日和11月28日,美国银行两度逆势增持建行,最终持股比例接近议定之初的上限,以19.13%的持股比例成为汇金公司之外的第二大股东。由于证监会规定,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六个月内不得随意转让,此次出售料是5月28日增持部分,按照当初每股2.42港元的增持价格,美国银行在这“一增一减”中赚取了10.83亿美元的收益。
建设银行的新闻发言人在公告中指出,在目前剧烈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美国银行出于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考虑,减持部分建行股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建行对此表示理解。美国银行此次减持主要转让给长期机构投资者。
该发言人同时强调,美国银行减持部分股份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合作。并指出,美国银行多次公开表示,减持少量股份,不会改变其建行重要股东的地位,美国银行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建设银行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资银行股面临套现压力
美国银行此番配售是继一周前,瑞银集团全数配售所持中国银行股份后,第二家大幅配售所持股份的大型中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而中行的另两大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截至2007年底,二者分别持有中行8.25%和4.13%股份。此外,亚洲开发银行持有中行0.20%股份。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解禁期均为2008年12月31日,如今已届满。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11月,淡马锡就曾先后减持10.8亿股中行H股及2.8亿股建行H股,据估算获利在30亿港元以上。此外,苏格兰银行深陷危机,股价大挫,尽管其高层曾经表态无意出售中行股份,但市场还是预计苏格兰皇家银行减持中行以改善财务状况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炎统计,工行约有383亿H股限售期满,不排除高盛、安联和美国运通三大战略投资者将242亿限售股套现。
事实上,中资银行迎来解禁高潮,战略投资者配售的现象将越来越频繁。“一方面是外资机构遭遇金融危机,自身损失很大,需要弥补。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减速,中国也不能例外,外资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期下降了”,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此外,他认为股份转让在机构间进行,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并不大。
中资银行是惨淡中的亮点
郭田勇表示,入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有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之分,财务投资者在限售期满后减持可能性最大。而战略投资者基本不会减持,但部分机构受到自身流动性问题,不得不减持。
尽管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的现象会增多,但郭田勇也认为,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集中抛售行为。“受经济减速影响,虽然中国银行业要保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已经相当困难,甚至不排除盈利大幅下降的情况出现。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银行业还是惨淡中的亮点”。诚然国内银行的业绩结构和经营模式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但本轮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必然带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成为中国银行业快速提升内在的一个契机。
此外,虽然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单独设立法人,其发展的过程却不一定比入股中资银行快捷方便。“问题只在于入股有上限规定,未达到控股权而心又不甘,但设立独立法人则是漫长的过程”,郭田勇认为,对外资行而言,对中国市场的开发一定是入股和设分支机构两种方式平衡进行的。 本报记者 林峥
建行上市前
美国银行以3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建行的部分股份。
2008年5月28日
美国银行再次投资19亿美元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股份。
2008年11月28日
美国银行将行使期权,以接近每股2.8港元的价格从汇金公司购入195.8亿股建行H股股份,交割完成后,美国银行持股达到议定之初的上限———19.13%.
2008年12月15日
美国银行临时终止出售建行最多55亿股股票的计划。
2009年1月7日
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价格向市场配售了56亿股建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