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彪
15个月时间,山西煤老板张新民先后三次谋划借壳。然而,三次借壳,三次失败,这般表现招致业界的强烈质疑。
近日,大通燃气(000593)突然宣布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终止。至此,张新民旗下企业金业煤焦化集团的第三次借壳之路再次戛然而止。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金业煤焦化集团已先后与*ST威达(000603),*ST泰格(000409)洽谈重组事宜,但均以失败告吹。
“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是指金业方面的焦炭价格出现暴跌。”大通燃气一位内部人士解释说。
然而,大通燃气第一次发布重组事项公告是在2008年12月5日,宣布重组终止是在12月底。“12月份煤炭、焦炭等产品的价格变动并不大。而此前的9月份前后,焦炭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据悉,9月之后,山西省煤、焦、铁等主导产品相继出现价格暴跌,产量急剧下滑,企业停产和半停产现象严重。作为山西的大型焦炭企业,金业煤焦化集团也难逃厄运。
金业煤焦化集团办公室亢主任向记者坦言,和很多焦炭企业一样,公司前期没料到焦炭价格会暴跌。高峰的时候,公司库房积压焦炭30万吨,目前虽然销出去了一些,但还剩下十几万吨,并且销售价格仅1600元/吨,比高峰时的2980元/吨低了很多。“目前,公司亏损比前期有所减轻,但这并非代表行业转暖,未来的路仍然难行。”
“金业煤焦化集团资产盈利快速下降甚至亏损,最终导致资产重组无果而终。”万国测评资深分析师谢祖平分析,对于金业煤焦化集团而言,资产盈利能力最强的时候注入最合算,那时评估值高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不希望资产注入即亏损。
“金业此前借壳*ST泰格终止的原因较为可信。”谢祖平说,*ST泰格当时将重组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证券市场在近半年内发生的重大变化。“市场持续回落后,股价普遍下跌,原定发行价比较高。”谢认为,从金业煤焦化集团接触的三家公司来看,就是瞄准壳而去:三家公司的总股本都比较小、资产质量不佳、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的边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金业煤焦化集团借壳频频失败,或许与环保方面的限制有关。去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推出“绿色证券”政策。根据规定,环保不过关,不能上市或再融资。金业集团主要从事炼焦、原煤开采等,记者从相关网络论坛了解到,金业煤焦化集团旗下的古交公司、焦化公司等多家企业常常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招致古交市民不满。
三度借壳失败之后,不少业内人士戏称金业集团借壳失败为“惯性流产”,甚至有投资者怀疑,相关方面只是在玩重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