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范宏龄等进入香港证监会调查名单
新快报讯 因“炒澳元”巨亏91.55亿港元的中信泰富(00267.HK)在集团完成注资后,遭证监会“秋后算账”。日前,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证监会确认对公司展开正式调查,当中涉及17名董事。包括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七位非执行董事。
1月2日傍晚时分,中信泰富发布公告显示,董事荣智健、范鸿龄、李松兴、荣明杰、莫伟龙、李士林、刘基辅、罗铭韬、王安德、郭文亮、张伟立、德马雷、常振明、何厚浠、韩武敦、陆钟汉及何厚锵确认,正受证监会就该公司事务进行调查。其中,范鸿龄已于2008年10月22日向港交所提出休假,并暂停出席港交所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会议。
另外丑闻爆出后,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职、荣智健之女荣明方被纪律处分。不过,张立宪等三位被认为是事件关键人物的均不在调查名单内。
据初步调查显示,张立宪可能存在三个问题,即未经授权,按规定数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应由董事长批准。其次,中信泰富与13家银行一起签单,未向董事会、交易银行披露。
另外,张立宪在2008年6月底以前也做过类似交易,并为中信泰富从中获取利润,但是并没有在公司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而是将所赚取的利润放在准备金账户,而不是损益账户中。
中信泰富爆发巨亏事件后,中小股东一直对管理层存有意见,并屡次要求主席荣智健辞职。2008年12月中旬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中信泰富的中小股东也极力阻止中信集团的注资方案在清查管理层责任前通过。
中信集团方面表示,在中信泰富以往的有关交易中,一些银行的确存在误导可能,银行在推销产品时,没有将风险彻底向中信泰富解释清楚,无合适警示,而中信集团已成立了风险管理委会,将保证同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去年7月中信泰富收购西澳洲铁矿项目,即签订3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这个收购项目令中信泰富在3个月间录得8.07亿港元的实际亏损及147亿港元的账面损失。数名高管因此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