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3日,海马股份(000572.SZ)公告称,公司收到郑州市人民政府来函,给予该公司下属三家子公司共计2.5亿元重点扶持资金,资金从公司下属的郑州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轻型,前述三家子公司之一)对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开发区公司)的借款中予以扣减。
自2008年二季度以来,海马股份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三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净利润为-7627万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120万元,同比下降99.83%。而根据公司公告,这2.5亿元注资将计入营业外收入,并对公司2008年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但奇怪的是,作为债权人的郑州开发区公司却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未受理过郑州轻型的融资项目,“债务扣减”无从提起,相关政府部门也表示未听说2.5亿元扶持资金一事。而海马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郑彤以“不属于信息披露范围”为由,拒绝向记者提供进一步证据。
巨额注资
根据公告,这笔高达2.5亿元的扶持资金,是为了确保公司在郑州的在建工程顺利进行,具体分配方案为: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9800万元、郑州轻型7000万元、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8200万元。这三家受益企业均为海马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其中,郑州轻型原为当地一家生产皮卡的国有企业,2007年被海马股份收购后转为民营。
“目前项目进行得都很正常,没有资金链问题。”郑彤解释,所谓“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不是说工程建设出现了停滞,“这2.5亿元,包括此前发行可转债募集的8.2亿元,都是用于项目技术改进。”
爱建证券分析师褚艳辉表示,常见的政府注资,一般是投给国有企业,如果投给民营企业,一般也会有参股。这样既无参股、也无任何其他凭据地注入一家民营企业,有点儿“古怪”。
公告发布当天,海马股份并未受这一利好刺激而上涨,反而从当天起连续下跌。“注资毕竟是一次性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销售状况。”天相投资分析师于特说。
来源蹊跷
当《中国经营报》记者向郑州市各相关政府部门询问有关注资详情时,得到的回复却是无人知晓。
根据公告,这笔资金系从郑州轻型对郑州开发区公司借款中予以扣减。但当记者致电郑州开发区公司时,接听电话的一位女性办事人员表示,区内确实有海马的公司,但从未经手向该公司贷款,因此根本不存在“减免还款余额”。这位办事人员虽然一再表示,其“对郑州开发区公司经手的所有融资项目都很清楚”,但坚决不肯透露其所在工作部门,并告诉记者,这项业务“可能是招商局经办的”。而郑州招商局汽车产业服务中心负责相关业务的欧局长表示,从未经手过这个2.5亿元的项目,“可能更高级别的委办清楚此事。”
记者随后相继致电郑州市发改委证券管理办公室、郑州市国资委办公室、郑州市财政局企业处和预算处、郑州市经委投资与规划处等相关部门的处长,但这些部门均表示从未听说过对海马股份2.5亿元扶持资金一事。
郑州市经委投资与规划处一位负责人称,郑州没有针对汽车产业的特殊扶持政策。而郑州市国资委办公室则称,郑州轻型自从被海马收购变成民营企业后,就不再属于国资委管辖范畴,所以郑州市国资委一直就没有再关注这家企业。但既然是政府扶持资金,就应该属于国资范畴,因此这位国资委办公室负责人对此极为不解,并提醒记者,既然公告中说是郑州市政府的函,就应该有相应的文号,可以通过文电处查询是否发过此函,以及由哪个部门发出。
但当记者就此再次致电郑彤时,却被告知发函的文号不属于信息披露范畴,不能对外公开。
随后,郑州市国资委办公室又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了市政府秘书二处严处长的联系方式,后者也同样表示未曾听说过此事。
对此,郑彤的解释是,公司公告在发布前向深交所提交,并经证监会批准,无须怀疑其真实性。究竟是哪个部门拨的款,“这件事不是我们部门办的。哪个部门办的我不清楚,公司的其他部门也无权对外接受采访。”郑彤说。
债转股回购阴云
2008年以来,海马股份一直受到公众关注。不久前,海马股份创下了A股可转债转股价格下调幅度最大的纪录:在不到3个月内,公司连续两次将转股价由18.29元调至5.03元、3.60元,幅度超过80%。
2008年1月16日,海马股份发行了总额达8.2亿元的可转债,期限为五年,平均年利率2.2%。按规定,在五年转股期内,如果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可转债,按面值105%(含当期利息)的价格回售给公司,这意味着海马公司要拿出超过8亿元资金。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董事会可以提出调低转股价格,但需要经过股东大会通过。
如果海马股份的可转债全部转股,公司总股本将扩大近80%,对业绩稀释作用将十分明显。此前,唐钢股份(000709.SZ)和澄星股份(600078.SH)调低转股价时,都被股东大会否决,但海马股份连续两次调低转股价,都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批准。
海马股份大股东海南汽车和二股东海马投资集团占股权的75.72%,只要这两家都投同意票,就满足了议案通过的条件。其中二股东海马投资集团原本持有该可转换债券,受限不得参与投票,却在投票前抛出了所有债券,从而顺利加入了投票行列。
在8月22日第一次将转股价调至5.03元后,海马股份股价仍一路下跌,再次逼近回售限制。此时,公司宣布以总价不超过1亿元、每股不超过3.6元价格回购不超过3000万股。消息公布后,股价从最低2.54元涨到3.07元,最终在3.6元处形成支撑。
此后,海马股份第二次调低转股价格,除非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3.6元的70%(即2.52元),公司才会再次遭遇回售危机。有分析师认为,由于公司年报将显示利润大幅下滑,对股价会形成怎样的影响很难预知,而这次巨额注资将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年报,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局面。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海马股份已经连续下跌七个交易日,终盘报收3.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