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的年终奖
作者:龙飞
2007年,王石拿到640多万年薪,成为打工皇帝,万科(000002.SZ)的数位高管也排在“打工风云榜”前列。这种辉煌在2008年难以重现了。据万科内部员工透露,包括高管及普通管理者在内的整个管理层,2008年都将没有年终奖金。
这与其他企业通常拿普通员工开刀的做法稍有不同。
三更富五更穷
“估计我2008年的工资比上两年少了30%。”说这话的是万科总部后台支援部门的一位普通员工。2006、2007年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他的年终奖基本都在5万~7万元,但2008年估计会大大缩水。万科的薪资结构为基本工资加季度绩效再加年终奖。回顾2008年,这位普通员工的工资及季度奖金与2007年比变化不是太大,但少了最大头的年终奖金。“一线项目员工的损失会更大,可能年薪会少一半。”
其他房地产企业落差更大些。某香港上市房地产企业的一线员工,2007年获发30个月的奖金,但2008年被变相减薪,实际上只拿到11个月的工资。进入11月,包括碧桂园在内的不少房企都变相减薪裁员。有消息称,恒大地产2008年底要进行军事及企业文化培训,考核不及格者将解聘或劝退。
房地产是典型的“三更富五更穷”的行业,薪酬结构具有很高的弹性,浮动收入在薪酬结构中的比例也大大超出其他行业,随着职位层级的升高,这个比例还不断增加。在一些民营和外资的房地产企业中,高管层变动收入的比例甚至高达一半以上。变动收入以销售提成、项目奖金和年终奖的形式最为常见。“在销售不畅的情形下,变动收入也必然会减少。”虎杰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表示。
“其实谁都不愿意扣员工奖金,但这个行业就这样。”一位房地产企业的区域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首先大力控制的是行政费用,员工出差被控制在“维持公司运作”的范围,各个区域的管理费用被勒令降50%,这就意味着一些后勤、行政、技术部门要重新设置,这时候减薪裁员就无可避免。
“活雷锋”的底细
万科也是首先从管理成本中“抠”。2008年三季报显示,万科的管理成本为1.86亿元,而2007年同期管理成本为4亿元,同比下降53%;财务费用也从2007年同期的1亿元下降到2008年第三季度的7200万元。
尽管如此,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万科裁员减薪的消息就不断见诸报端,王石多次出面澄清。据记者了解,万科扣发奖金之事并非空穴来风,而且是有等级地扣减,方向是自上而下,高层领导不发奖金,中层管理者减半,普通员工的季度奖金照发。
实际上,万科管理层2008年的表现可圈可点,从“拐点论”到率先降价,万科在2008年基本摸准了市场脉搏,先于竞争者而动。决策后的结果也可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虽然行业冷冻,但万科的市场份额还在继续增加。可以说2008年万科管理层付出的劳动远高于上两年。
“不能寒了心,特别是贡献大的管理层。”这是另一个上市房地产企业老总的观点,所以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中高层领导有奖金,普通员工则没有,甚至减薪裁员。结果是,离职员工在网上铺天盖地地谩骂,令企业呈骑虎难下之势。
万科情况较为稳定可控是事实,但万科高层都是“活雷锋”吗?
2008年9月11日,王石、郁亮等人的个人股票账户忽然多出了大额股票。其中,王石522.71万股,郁亮366.29万股。尽管当时万科的股价已经跌落谷底,但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他们也获得了2000万~3000万元的收入。不仅是他俩人,万科的一众高层都获此红利。当天万科有5400多万股的股票完成过户。
这是万科高层2006年度的奖金。2006年,万科通过了公司首个《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只要公司增长数据达到相应额度,万科将通过计提奖励基金并强制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方式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
二尺红头绳
按照计划,万科2006年至2008年奖励基金分别提取了2.15亿元、4.84亿元、7.64亿元。但这笔奖金并非直接入袋,根据规定,只有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15%,并且在下一年的平均股价高于本年时,当年计提的奖励基金才可实际归属管理层个人,否则将进入等待期,看再下一年的平均股价是否能高于本年。
2008年王石等人拿到的2006年股票只是这个蛋糕的36%。由于2008年万科的股价已经远低于2007年,所以2007年近5亿的股东激励股票只能延后。只有2009年股价高于2007年时,高层才有可能获此巨资。这个等待期也并非长效地存在,如果万科的股票长期低迷,到2010年这4600万股股票将卖出,资金重新返回给公司。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如何保证企业稳定,使万科取得长效发展,让公司的股价在2009年走出阴影才是管理层最关心的。
尽管7亿多的奖金已经计提,股票也已经买好;尽管前三季度净利增长达到18%。但万科管理层还是宣布“预计不能实现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2007年增长15%,2008年度激励计划不能实施”。已经有7亿多的奖金“见财化水”,万科的管理层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把2007年的奖金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