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方、经销商、重组方三方均损失惨重
本报记者 陈丽娟发自上海
在问题奶粉事件爆发3个多月后,处于风暴眼的三鹿集团终于轰然倒下。12月25日,石家庄市政府正式向媒体通报三鹿集团破产,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建国表示,三鹿集团目前净资产为负11.03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石家庄市中院已受理三鹿债权人的破产清算申请。
恒天然投资化为乌有
作为三鹿最大外方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日前也在其网站发布官方消息,证实石家庄当地法院已经对三鹿下发破产令。为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分一杯羹,5年前,恒天然斥资8.46亿元投资三鹿。然而,问题奶粉事件的爆发,使这家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我们对破产令的发出并不感到意外。”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费里尔表示:“我们已经意识到三鹿处于非常困难的处境并面临巨额债务。我们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因此,我们选择减记对三鹿投资的全部价值。”恒天然在今年9月将所持三鹿43%的股份价值冲减至4200万美元左右。恒天然早先曾宣布,因投资三鹿损失了1.39亿新西兰元(合9500万美元)。
分析认为,随着三鹿破产,恒天然基本与三鹿重组无缘,这意味着恒天然对三鹿的投资将全部损失殆尽。
经销商是第二大输家
除了无奈的恒天然,更大的输家是全国数千名代理经销商。因为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他们处于优先偿还顺序的最下游。而据一位经销商透露,三鹿仅欠经销商的货款就接近10亿元。截至12月24日,闻风赶来追讨货款的经销商达到了1000多人。
按照三鹿与经销商的约定,经销商先期拿到了30%左右的货款,而剩下的70%尚无着落。三鹿走上了破产道路,经销商的货款如何收回将成为难题。而三鹿共有648家奶粉一级代理商,800多家液态奶一级代理商。在一级代理商下,还有众多的分销商。
记者了解到,12月24日夜间,石家庄市政府、三鹿集团和20多个代理商代表三方紧急磋商。谈判达成意向,三鹿将在2009年1月10日前再还代理商30%货款,加上之前偿还的货款,总计达到60%,而剩余的40%在接管工厂开工后归还,估计需要半年时间。
CBCT品牌营销机构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庞大的代理商群体恐怕将成为此次三聚氰胺事件除三鹿之外的第二大输家。这也提醒代理商们今后在和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制约条款。”
三元重组三鹿添变数
三鹿走上破产之路,也给本就扑朔迷离的重组增加了新的变数。
在经历多方争夺之后,一直在与三鹿洽谈并购事宜的三元集团曾被视为最具可能性的买家。而三元也在11月公告将在河北石家庄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从事乳制品加工、生产业务。这被业界视为是重组三鹿的前期准备工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三鹿破产的消息,却在三元的计划之外。
三元相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表示,此前对三鹿破产并不知情。如果三鹿破产,原来计划中的重组方案肯定将有所变化,但并未评价影响是负面还是正面的。
李志起认为,三鹿破产对三元无疑是一个有利条件。宣布破产则只核算净资产,这对三元来说,大大增加了其讨价还价的能力。然而问题的关键是:破产资产是否一定转让给三元一家呢?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渝表示,破产之后资产拍卖会引来更多的意向买家,这并不能保证三元就是惟一买家,所以无论是奶源还是市场,恐怕都将遭到其他企业的蚕食。
完达山、娃哈哈、飞鹤等多家企业都曾对三鹿优质资产虎视眈眈,表明有意加入收购战。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按正常法律程序,三鹿资产公开拍卖,三元并没有购买优先权,能否最终收购优质资产存在很大变数。如果三元在最后没有拍下三鹿的资产,那么其3个月来种种工作,将可能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