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破产一事最终由外方股东恒天然证实。
拥有三鹿集团43%股权的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昨日给本报发来声明表示,河北石家庄的法院已经对三鹿发出破产令。破产申请是三鹿的债权银行向法院提出的。“由法庭委任的破产案产业管理人,半年内将有秩序变卖三鹿资产以偿还债权人。”恒天然的声明称。
破产似乎在有序地推进中。然而本报记者了解到,破产其实并不是政府、三鹿和代理商愿意看到的结果,政府曾经力推的重组、托管都将会在破产进程中被推翻,代理商的货款更可能“打水漂”。
而来自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三鹿工作组的消息仍然是“不清楚”,仅表示“三鹿清算工作仍在进行中”。
恒天然:我们对破产令并不意外
三鹿若选择破产,早就应该破产了,为何等到现在才破产?
面对记者的疑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政府、三鹿和恒天然在处理三鹿重组赔偿等问题上一直有分歧。石家庄市政府一直希望三鹿不破产,而以通过重组方式渡过难关,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恒天然始终不支持。“因为外方和中方适用的法律不一样,双方在这方面的沟通很费劲。”该人士透露,“虽然恒天然、三鹿和三元曾经进行过闭门会议,但是三元毕竟规模太小,要吞下三鹿,简直就是蛇吞象。”
资料显示,2007年,三鹿的销售收入是100亿元,而三元股份仅为11亿元。当三鹿在全国布局、产品涉及奶粉和液态奶之时,三元仅在北京偏安一隅,产品主要是巴氏奶。由此,三元并购三鹿一事一直传言有北京市政府支持。
该知情人士表示,虽然三元已启动对三鹿的托管,并专门成立了河北子公司来处理重组事宜,然而对于银行债务、代理商和供货商款项等问题,似乎都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而恒天然对于患儿赔偿和代理商货款处理一直非常消极。“破产也是恒天然希望看到的结果。”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AndrewFerrier则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对破产令的发出并不感到意外。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处境非常艰难并面临巨额债务。我们已了解到此商业现实,这也是我们对三鹿投资进行全面减值的原因。”对赔偿问题,恒天然称,中国政府正在处理对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其需要等待政府提出的方案框架。
代理商哭诉:我们或将紧随破产
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集团剩下10亿资金,欠经销商的退货款也是10亿。不过问题是,其中9亿要用于赔偿患儿。也就是说,三鹿根本没有钱付给经销商。三鹿在全国一共648家一级奶粉代理商,800多家一级液态奶代理商,下面还有二级、三级等更小代理商。
“我们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三鹿欠我们的货款有可能收不回来,另一个是我们这些一级代理商有可能面临二、三级代理商的诉讼,这样也就宣告了我们的死亡。”三鹿在北京的一级代理商北京世行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文华昨日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家对三鹿集团启用了司法保护,全国法院都不立案,但我们下面的二级、三级等代理商可以起诉我们。”
作为三鹿在深圳的一级代理商,深圳市晨合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先生告诉记者,“三鹿事件后,我们已持续四个月亏损,公司的资金链已面临断裂。公司现有五百多万的欠款,还不包括从超市回收的几十万的存货。”
“不过我们前天作为代理商代表和河北省政府、石家庄市政府和三鹿工作小组谈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诚恳,也知道各自的难处,政府也表示要尽快给予代理商部分货款。”姚文华称。然而三鹿的资金要用于赔偿患儿,没有多余的资金赔偿代理商,由此看来,代理商的货款或许也只能靠石家庄市政府想办法解决了。
本报记者 邓瑞燕 实习生 刘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