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通案上涉嫌干预司法公正,比利时内阁整体下台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产出售以后,富通集团核心资产遭到转移,只剩下空壳。被肢解的富通仅留下国际保险业务。其间,比利时政府在主导分拆富通资产时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基金,与居住在欧盟境内的富通集团股东分享股权出售的部分利润,但中国平安被排除在外。
一旦富通被分拆的最初决定被股东大会否决,富通将不再只是一个被“肢解”完毕后的空壳,这对富通净利润的增厚、股价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身为股东之一的中国平安无疑从中受益。
按照中比两国政府2005年修订的《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中国平安向富通索赔“有法可依”。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维权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经过3天与比利时政界领袖的密集磋商,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22日批准了首相莱特姆及其内阁成员的集体辞职。拒绝让中国平安参与投票的首相莱特姆正式下台。
内阁欲干扰司法公证
12月19日,比利时最高法院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整个富通集团分拆案中,首相办公室试图影响法院判决的结果,有明显政治干预司法的迹象。据当地媒体报道称,报告公布后,比利时副首相兼司法大臣范德尔面对压力宣布辞职,之后首相莱特姆与执政联盟盟友连夜紧急磋商后宣布递交内阁集体辞呈。
嗅觉灵敏的比利时媒体将内阁“地震”的导火索直指“富通门”事件。所谓“富通门”事件,是指比利时政府今年10月未征得股东大会同意,便将富通在比的大部分业务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由于富通的资产剥离过程并未征得股东大会的同意,富通2100多名小股东联名向布鲁塞尔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定富通向巴黎银行转让部分资产为非法。尽管比利时政府宣称金融危机形势下为挽救富通一切宜从速,因此不得不免去一些程序,但富通集团小股东对此十分不满,并将官司告到法庭。12月12日,布鲁塞尔上述法院以比利时政府在国有化过程中未履行股东大会程序为由,暂停了对富通集团的分拆行动。这一裁定引发了“富通门”事件,使巴黎银行未能于上周如期入主富通。
有匿名人士向当地媒体透露说,比利时政府提前两天就知道了法院的判决结果,并试图让法官“推迟宣判日期”。不过,比利时内阁只承认其办公室主任曾与相关司法官员有过“接触”,而并不能将此“接触”定性为干预司法的行为。
富通核心资产遭恶意转移
对于平安而言,比利时新政府的上台将对富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投资者关心的是平安在“富通”事件中的得与失。
要想理清得失,首先需要先将平安与富通的关系做个简单的梳理。富通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在2004年《福布斯》世界500强中,富通曾荣列全球金融服务商第38位。而中国平安的定位也是“保险、银行和投资”,出于学习富通成功经验等目的,2007年10月起,中国平安投巨资238.74亿元入股富通。
由于在投资中出现失误,为了挽救富通,富通董事会在10月份做出一系列出售资产的决定。10月3日荷兰政府出手收购富通全部在荷业务后,10月5日晚间,比利时政府和巴黎银行联合宣布,富通银行比利时业务75%的股权、富通银行在比利时的全部保险业务与富通银行卢森堡66%的股权被巴黎银行以换股的形式获得。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产出售以后,原富通业务核心的荷比卢三国银行与保险业务已经与上市公司无缘。富通其实剩下空壳。被肢解的富通仅留下国际保险业务。其间,比利时政府在主导分拆富通资产时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基金,与居住在欧盟境内的富通集团股东分享股权出售的部分利润,但中国平安被排除在外。
由于核心资产被掏空,此后富通股价复牌后快速滑落至1欧元以下,作为该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平安由此蒙受巨亏。在第三季度,中国平安被迫为此投资计提157.25亿元减值准备,导致上市以来首季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