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严钰
尽管全球矿产资源需求持续低迷,然企图抄底海外的中国钢企却热情高涨。目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CXM公司签署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8亿澳元(约合8亿人民币),合作双方将按各50%股份的比例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澳洲南中部的铁矿石资源。
然众多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走势不明朗的大前提下,中国钢企现在出海并非好时机。德勤企业财务咨询部曹文正更是一针见血指出,“国内企业与积累了几十年经验的跨国企业有差距,如果没做好功课就跳下水,游起来是很难的,淹死的几率是很高的。”
欲8亿购澳洲一铁矿50%股份
据了解,武钢非常时期冒险出海,主要原因在于自产矿石不足一直是制约武钢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武钢总经理邓崎琳介绍,在未来几年,武钢计划年产钢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年铁矿石需求达8000万吨,而公司自产铁矿石不过45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据介绍,武钢是通过战略投资实现与这家海外公司进行合作的。在全球经济发展因金融危机全面放缓的背景下,澳大利亚CXM上市公司拟按照每股0.25澳元向武钢增发不超过15%的股权(39002355股),共引进武钢投资9750599澳元,武钢将因此而成为在这家上市公司拥有一名董事席位的第二大股东。
根据协议,武钢计划投资1.8亿澳元(约合1.27亿美元),与这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共同开发澳洲南中部的铁矿石资源,打造武钢的海外铁矿石基地。对此,合作双方将按各50%股份的比例组建合资公司,对这家公司位于南澳洲艾尔半岛的11个铁矿石矿区进行开发,预计可开发铁矿石资源20亿吨。
据了解,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城市阿德莱德的CXM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主要从事艾尔半岛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在澳洲中南部拥有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勘探许可,其中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
争议不断,是机会还是陷阱?
事实上,除武钢之外,中国钢企纷纷希望走出去。据了解,国内钢铁巨头鞍钢和首钢近期先后与澳大利亚的其他两家矿山企业签约,收购其部分股权,而这两家矿山企业都是澳大利亚的中小矿山开采商。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钢铁业和铁矿石均陷低迷后,中国的钢铁企业反而加速了对海外矿山资源的投资步伐。
而澳洲一些自身难保的中小矿山企业开始主动向他们的客户抛出“绣球”。此前,首钢正在入股的吉布森山铁矿公司就承认,目前一些钢铁客户已经要求推迟铁矿石的发货,公司的销售因此陷入困境,而通过出售股权给钢铁企业,公司还可以获得钢铁大客户的支持。其在与首钢签署的协议中就规定,首钢集团还将介入吉布森山铁矿的矿石销售。
然而,分析人士却并不看好中国钢企出海抄底行为。对于钢铁企业现在走出去收购海外矿山资源,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也指出,在目前经济还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收购行动要更加小心。
联合金属网的分析师胡凯也指出,“现在还不能算是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投资矿产的最好时机。”目前钢铁行业还没有完全回暖,淡水河谷、力拓等三大国际矿山巨头矿石都在减产,铁矿石的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而且与三大矿山巨头相比,澳大利亚中小矿山企业的矿山品位较低,在质量上也无法与三大矿山巨头抗衡,如果盲目投资,可能会在未来遭遇巨大风险。
德勤企业财务咨询部合伙人曹文正也认为,对于对外投资,中国企业不要头脑发热,因为对外投资是对企业综合竞争力很大的挑战,“国内企业与积累了几十年经验的跨国企业有差距,如果没做好功课就跳下水,游起来是很难的,淹死的几率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