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欧阳波
中信泰富和铁建双雄在今年曝出的巨额汇兑损失,让资本市场领略到了汇率变动产生的巨大风险,同时才对汇率给予重新认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升值状态,同时其他汇率也相对稳定,A股市场净赚超百亿。而金融危机的蔓延加剧了汇率在下半年的波动,上市公司汇兑损益在下半年可能会“变脸”。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A股745家上市公司共计产生汇兑损益超过210亿元,其中487家上市公司表现为汇兑损失,共计损失52.63亿元;另外258家上市公司则享受到汇兑收益的果实,共计获得收益158.22亿元。
专家认为,对有汇兑业务的上市公司而言,要把握好汇率变动的节奏,在汇率问题上投入但不投机,将有效降低公司汇兑损失乃至获得汇兑收益。
汇兑损益规模攀升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共计有869家发生汇兑损益208.61亿元,接近210亿元,其中277家上市公司共计获得超过150亿元的汇兑收益,另外642家上市公司共计产生了58.61亿元的汇兑损失。
从今年的中报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A股745家上市公司共计产生汇兑损益超过21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表明上市公司对外经营活动在逐渐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的汇兑损益中,汇兑收益额大过汇兑损失,但产生汇兑损失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超过产生汇兑收益的。 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加剧了汇率在下半年的波动,因此,下半年的汇率变动带给上市公司的影响将更显著,上市公司汇兑损益可能在下半年变脸。
根据Wind资讯上半年汇兑损益统计数据,大额的汇兑损益基本都发生在国有大型上市公司上,产生重大汇兑收益的前10名公司共计产生110亿元的汇兑收益。同样,上半年产生重大汇兑损失的前10名也是出自国有大型企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等前10名汇兑损失共计为35.84亿元。
航空汇兑权重最大
长城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中国出口的产品多数没有定价权,出口企业往往需要用自身微薄的利润来冲销汇兑损失,中国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极其敏感,而涉外经营的上市公司也同样受到影响。可以说,汇率变动波及到各大行业。
航空板块率先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根据Wind资讯统计,上半年5家A股航空上市公司共获得71.42亿元的汇兑收益,占整个A股上市公司汇兑收益的半壁江山;去年全年这5家公司共获得75亿元的汇兑收益,与今年上半年大致持平。以中国国航为例,在2007年,中国国航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38.81亿元,同比增长30.37%。其中,中国国航汇兑收益净额为19.75亿元,占净利润的50.9%。
长江证券分析师吴云英指出,航空板块由于负债以美元计算,因此,此前人民币升值产生的汇兑收益,将随着近期人民币的贬值而开始变化,并有可能转变为汇兑损失。
造纸板块与航空板块对汇率的影响属于同向变动,去年上半年21家造纸上市公司共计获得8192万元的汇兑收益,到今年上半年则获得1.94亿元的汇兑收益,同比增长1倍以上。
一般而言,中国纺织出口公司更容易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根据Wind资讯对44家纺织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去年上半年44家纺织公司共计产生124.1亿元的汇兑损失,去年全年共计产生了3000万元的汇兑损失,而今年上半年44家纺织公司则获得了629.1亿元的汇兑收益,两相比较表明,中国纺织上市公司对汇率变动的处理更为灵活和主动。
汇兑博弈日渐残酷
中信泰富和铁建双雄巨额汇兑损失,见证了汇兑市场的残酷性。
中信泰富(00267.HK)在10月宣布,为对冲澳洲铁矿项目汇率风险,集团签订了多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但因澳元大跌,有关合约已出现约8亿港元亏损,以目前汇率计算,至今年底的账面损失更高达147亿港元。
在中信泰富事件后,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在10月下旬同时发布公告,受汇率波动影响,中国中铁截至9月底损失19.39亿元,中国铁建预计第三季度汇兑损失3.2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持续活跃,汇率变动成为一种常态,出口导向型和涉外经营企业必须积极去面对,避免汇率波动给自身造成的损失。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处理汇率问题上的经验不足,无法真正成为国外相关机构的对手,导致部分中国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甚至出现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