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就像一部影视剧的情节演绎,《长三角中小企业奋斗笔记》的“剧情”渐入高潮。上一回说到上海卓胜微电子有限公司依靠在金融危机爆发前3个月融到的800万美元,安然过冬。这样的企业境遇已经让读者的心“荡”了起来。而这一回中国金属(百慕大)有限公司突然休克以及正在抢救的报道,足以让读者心悬半空。
幸运的是,中国金属所在地的常熟市政府已经予以高度关注,银行也认为“这家企业可以救活”,债权人、债务人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不着眼于金融风暴下企业的无力消亡,而是着力于企业的自救和他助,这就是我们报道的立足之点,也是本系列报道之所以称为《长三角中小企业奋斗笔记》的理由。
早报特派记者 周文天 发自江苏常熟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12月18日,梧桐叶落尽的常熟,已进入冬季。
来自安徽的蒋峰(化名)今年更感到冬天的寒冷,国庆七天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竟然发现自己打工的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弘”)停产了,他傻眼了。以往他经常跟老家父母颇为“得意”地谈起自己是在一个台资大型企业上班,怎么一夜之间竟然走向破产边缘。
已经“放假”2个多月的他,接到通知到企业更换工资卡。“上班时,一个月能拿到1600元,现在只能领基本工资,700多元。”蒋峰说,再等等,如果春节后企业还不能恢复生产,就考虑重新找工作了。他还不知道这个春节回老家怎么跟家人说。
蒋峰所在的“科弘”10月8日遭遇现金流断裂事件被迫停产,与其一道停产的还有常熟星海新兴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海”)、常熟星宇新兴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宇”)、常熟常钢板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钢”)、星岛新兴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这5家企业隶属于中国金属(百慕大)有限公司(Ferro China,新加坡交易所代码:35844,以下简称“中国金属”)。而科弘又是中国金属旗下最主要的子公司,主营高技术含量的镀锌钢板等钢材生产,自2002年底建立以来,该公司年销售额一直保持在百亿元以上,是常熟市的利税大户,跻身“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位列第373位。
庞然大物突然休克
不仅众员工不敢相信“停产”,连常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贷款银行以及大小供应商都不敢相信,但面对贴在企业门口的法院裁决书的白纸黑字以及多家法院的封条,他们不得不相信这确实是真的。
中国金属是一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总部在苏州、上市在新加坡的台资企业,如今正面临一场破产危机,10月8日凌晨,中国金属系企业的20余名台籍高管,突然集体返回台湾,事先无任何预警,旗下五家子公司全面停产。次日,中国金属在新加坡发出的公告显示,公司无法偿还约7.0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本贷款,其已经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类借款高达52亿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国金属正式停牌至今。
而今年5月7日的《常熟日报》报道,中国金属2007年实现销售113亿元,税收1.7亿元,净利4亿元,镀锌板产量超过鞍山钢铁公司,在全国排名第二,2008年预计销售160亿至180亿元。
《常熟日报》当时还称“中国金属上市不久即获得美国花旗银行属下财团1.6亿美元的融资,国内银行也给予近2亿美元的配套融资。在2005年至今的三年时间内,中国金属实现了‘裂变式的成长’。”
如今,这家“裂变式成长”的企业却遭遇了现金流的断裂。之后,多家中国金属的债权银行和债权企业赶到常熟,向法院起诉并查封中国金属资产,事态随后扩大。所有生产车间及要害部门贴上了封条,甚至连轿车、电脑上也是封条。
不仅仅蒋峰等员工不敢相信科弘停产,连常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贷款银行以及大小供应商都不敢相信,但面对贴在门口的法院裁决书的白纸黑字以及多家法院的封条,他们不得不相信这确实是真的。
对此,常熟官方对外解释的说法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钢铁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由新加坡上市的台资企业中国金属(百慕大)有限公司投资在我市的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因资金短缺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近日,公司(指“中国金属“)决定停产整顿一个月。”
过分依赖海内外各路资本和银行巨额贷款而迅速“裂变式成长”的企业,在全球资本紧缩、钢铁价格一路下跌近40%的大背景下,中国金属,这一个对外号称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的庞然大物,出现了危险的休克现象。
对于中国金属为何突然倒下,极度扩张被普遍认为是问题的集中点。据常熟知情人士的透露,在众多光环之下,高速扩张经不起任何的经济波动,危险的高速扩张正是中国金属此次沦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