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政
24年前,10名科技工作者,怀揣着20万元启动资金,在一间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如今,这家做代理起家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在全球拥有超过2.3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近170亿美元的世界PC巨头,2008年更是跻身全球500强行列。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联想的今天。”董事会主席杨元庆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不仅给联想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也为联想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创造了条件。
联想的机制创新是从企业治理机制开始的。早在1984年,联想就向中科院争取到了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权,进而分步完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逐步建起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1994年,联想创造性地成立了员工持股会,将35%的分红权分到每个员工,并在2000年将其转化为股权,解决了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联想没有沉浸于代理国外IT产品的高利润,1990年推出第一台自有品牌286电脑,1992年在全球率先提出“家用电脑”概念。1994年,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整合内部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供应和财务运作,不仅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省级分销体系,而且建立了以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相继开发出中国第一台586电脑、第一台中文激光打印机、第一台国产万亿次计算机……
管理创新,是联想成功的另一个法宝。借助“小步快跑”的理念和“安全库存+订单生产”的高效供应链,联想率先将库存周期缩短至30天,以“万元奔腾”大战,夺取了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1998年联想启动ERP系统建设,将库存周期缩短至13天左右,借助全球领先的高效供应链,一直保持着中国PC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军地位。
进入21世纪,联想已成为中国PC市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市场份额保持在30%左右。在多元化探索基础上,联想形成了“战略专注”和“挥师全球”的发展战略。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金的价格并购IBM PC业务,获得IBM在PC领域超过20年之研发积淀、全球顶尖PC人才和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的Think商标的权利,在全球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如今,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以中、美、日三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并先后在北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新加坡和巴黎设立了四个运营中心;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设立了营销中心;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印度、墨西哥、波兰等地设立了10个生产中心。
全球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各业务间紧密协同、高效创新的链接机制,正在为联想不断创造出全球领先的技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让联想走在世界PC产业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