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娅楠
日前,中国铁建与俄罗斯西北设计院联合中标俄罗斯图瓦铁路的勘察设计任务。这是世界冻土大国俄罗斯第一次主动邀请中国设计团队参与西伯利亚铁路建设。从劳动力输出到标准输出,中国铁建用事实证明,脱下戎装的铁道兵仍是世界建筑业的王者之师。
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1984年的元旦,23万铁道兵奉命集体转工,成为中国铁建。
17万铁道兵,一夜之间被推向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改革,只有改革。由军队向非公司制法人的转变,明确了带领企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开启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纪元;董事会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实现了由非公司制法人向公司制法人的飞跃;A股、H股先后挂牌上市,创下当时至今最大的IPO项目,实现了由公司化改制到股份制上市公司的第三次大跨越。
“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是要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特色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铁建董事长李国瑞说。
体制的创新激发出企业无穷的活力,一条从工程技术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到工程监理、总承包、投资融资等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完整产业链横空出世,使中国铁建拥有各级工程承包资质数量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中国铁建抓住建筑市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以BT、BOT、BOO为主要方式的资本运作项目,截至2007年底,投资控股总规模超过400亿元,走上了一条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协调发展的新兴之路,从当年举步维艰的“打工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
李国瑞的目光却望向了更远的未来。“作为中国建筑业的领军企业,进军海外是做大做强、抵御各种风险、保持稳定增长规模和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世纪伊始,中国铁建相继中标土耳其、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和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连续三次刷新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的最高纪录。2005年至2007年,中国铁建新签海外合同额年均增长159%。目前,中国铁建同时承担了境外27个国家的127个项目,在建规模达到1300亿元。
EPC承包、PPP承包,买方信贷项目……一个个曾经陌生的名词,如今正在中国铁建的手中变为现实。他们在西部非洲最大城市拉各斯自建了投融资平台,吸引外商进行投资。占地165平方公里的莱基自由贸易区,已有100多家中外大型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书。以此为标志,中国铁建的海外经营实现了从单纯的施工承包到设计采购总承包、再到积极探索利用政府融资的重大转变,实现了漂亮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