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凯 符慧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1919.HK,简称“中国远洋”)今年注入的干散货资产,原本寄望能成为2008年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却未曾想到在FFA(英文ForwardFreightAgreement(远期运费协议)的简称)上损失巨大,成为各大机构抛售的主要原因。
12月16日,中国远洋公告,由于反映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即期运价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简称“BDI”)持续暴跌,该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所持有的FFA浮亏近4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钱宏伟认为,FFA巨额浮亏,对中国远洋的四季度业绩影响非常大,预计四季度浮亏还将继续。“除非BDI指数快速回升,否则中国远洋止亏很难。”
烫手山芋
按公告,今年年初至12月12日,该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由于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为14.3亿元,相抵后浮亏39.5亿元。
通过FFA来锁定租入船运力成本是国际干散货运输商的普遍做法。投资FFA,中国远洋并非新手。中国远洋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明东说,公司从事此业务很多年,浮亏是由于近期BDI指数暴跌导致。
中国远洋负责签订FFA协议的主要有中国远洋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中国远洋(香港)航运有限公司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远洋自有船206艘,租入船256艘,租入船占船舶总数的55.4%。
今年上半年,是国际干散货市场的黄金时间。BDI指数在5月份的时候曾达到了11790点的历史高位。中国远洋一位内部人士称,公司下属干散货船队所签署的FFA协议是逐年签署的,在BDI大涨的情况下,2008年年初加大了签署的力度。
6月,为了整合散货资源,中国远洋还在天津成立了散货经营总部,对外统一进行合同业务洽谈,安排合同签署。但BDI指数也恰巧在此时开始急速下跌,到9月30日,BDI指数为3217点,下跌近70%。中国远洋所持有的FFA因BDI指数下跌前三季度浮亏了23亿元。
但只要中国远洋不交割,浮亏仍在继续。进入四季度,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国际航运市场形式进一步恶化。
一个很好的反映就是BDI指数的“自由落体式”下跌。“短时间内这种幅度的下跌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船东协会专职副会长许贵斌说。
从9月30日至12月12日,BDI指数由3217点下跌至764点,跌幅超过76%。从10月1日至今,BDI均值为1224点,相比第三季度的均值7123点大幅度下降。
在11月5日的 “2008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曾表示,中国远洋做FFA属于防范风险,抵御风险总要付出代价。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说,如今,当初用于平抑风险的FFA反过来成为了中国远洋的烫手山芋。
明东乐观地表示,浮亏和实际亏损是两码事,不要把它看得太悲观。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指出,由于中国远洋在BDI位于1000点的时候对FFA进行了计提(即“把尚未发生但将要发生的支出计算出来列入费用”),因此只要BDI超过1000点,就不会亏损,反而会有所收益。
堪忧
12月18日,BDI指数涨8%,收盘836点。但多位行业分析师对中国远洋四季度的业绩表示担忧。上述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除非短时间内BDI出现大涨,否则中国远洋第四季度业绩将势必受到重大影响。
“要知道,中国远洋以往每个季度的净利润都是60亿左右,三季度的净利润为55.6亿,而此次FFA公允价值变动就损失了53.8亿元,相当于一个季度的净利润。”该分析师如是说。
糟糕的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航运市场2009年将继续“过冬”。“运价还将处于很低的状况下。”
此外,当市场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中国远洋增加了一些运力。季报显示,中国远洋二季度经营着干散货船舶共432艘,其中自有204艘,租入船舶228艘;前三季度共有462艘干散货运输船在运营,其中自有206艘,租入船256艘。
其中不难发现,三个月内,中国远洋的自有船新增2艘,而租入船则新增加了28艘。“高位增加的运力需要较高成本维持,现在的运价很难实现新增运力的价值,就会导致亏损。”许贵斌说。
“预计明年的BDI大概在2000点左右,届时中国远洋的经营压力会小很多。但今年年底前BDI迅速反弹肯可能性不大,所以公司四季度业绩堪忧。”钱宏伟说。
链接
FFA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远期运费协议,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航线、价格、数量等,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点,收取或支付依据BDI指数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的运费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