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娜
在宁夏石嘴山市,相隔不远的两家多晶硅生产商,面对下滑的多晶硅价格,做出了相反的决定。
12月12日,国电电力(600795.SH)对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英力特,000635.SZ)实行战略重组,增资后,国电电力持有英力特集团51%股权。对于国电电力来说,英力特是其进入煤化工行业的一个机会,也能完善国电集团的多晶硅产业链,但此时的国电电力却对多晶硅投资开始反思;而与英力特相隔不远、由银星能源(000862.SZ)与宁夏发电集团等共同成立的宁夏银星多晶硅有限公司,正规划2000吨每年的多晶硅新项目,打算继续扩大多晶硅产业规模。
“优势”不再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英力特来说,这是背靠国有企业发展的开始;而对于国电电力来说,英力特是实现资源整合的一个平台。”国金证券(600109.SH)分析师刘波说。
多晶硅生产最主要的两大原材料:一是氯化氢,二是工业硅。英力特属于氯碱化工行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氯化氢,正好是国电电力投资的多晶硅项目所需要的两大主要原材料之一。而英力特所在的宁夏石嘴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硅石产地,全市的硅石总储量达49亿吨,有着丰富的工业硅。
除了原材料的便利,国电多晶硅项目还有天然的电价优势。“如果国电电力生产多晶硅的电力来源直接采用专线输送而不用已上网的电,多晶硅的生产成本肯定在一公斤300元以下。”宁夏电力集团投资科李先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多晶硅的市场价大约是每公斤1000元左右,国电涉足多晶硅,利润相当可观。”
既然如此,国电电力的多晶硅项目应该迅速推进,然而其内蒙古多晶硅项目虽然已经成立半年,目前仍未实际动工。国电电力董事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现在多晶硅项目着急上“马”,很可能不久就会被洗牌出局,所以国电多晶硅项目将从长计议。
“现在国电对多晶硅这块投资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是国电目前投资的两个多晶硅项目都是在2010年投产,但两年后的多晶硅市场如何还不能确定。所以,今后国电在多晶硅方面的投资动向主要看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变化而决定。”该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了对多晶硅市场风险的担忧。
进退两难
实际上,对多晶硅市场即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业界早有共识。据宏源证券(000562.SZ)研究部统计,2007年全国多晶硅实际产量不到1000吨,而2008年全年预计产能1.5万吨左右,实际产量约为5150吨,预计明年下半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可能过剩。
“多晶硅今后将逐渐转为买方市场。”在12月11日举行的多晶硅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清向很多企业发出警示。
但很多公司已经骑虎难下。“前期的投资已经投进去了,项目建设直到达产至少一年半,而届时的市场状况目前无法预测,所以很多公司都在追求规模效应,以尽量降低成本。”一直关注多晶硅投资的中信信托投资经理李易表示。
“多晶硅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只有实力强大或者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才能挺过寒冬。”洛阳中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安表示。
这也是宁夏银星多晶硅盘算新投资计划的主要原因。“我们正规划扩大多晶硅的产业规模,目前在规划的是每年2000吨的多晶硅项目。”宁夏发电集团副总工程师林先生表示。
目前,高额的电价补贴是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多晶硅招商投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闻立时院士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多晶硅从来都不可能是一个暴利行业,没有政府的电价补贴就活不下去,说明这个行业的生存发展存在严重问题。以后多晶硅生产商的命运,取决于企业是否能把成本降下来,而降成本的关键是拥有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