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辉
随着2009年的到来,留给上实集团的时间已经不多。随着身兼上实医药(600607.SH)董事长之职的吕明方正式入主上海医药(600849.SH)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两家公司的重组工作已经进入核心攻坚阶段。
“和目前市场上多数人的猜测不同,上实集团最终拿出的方案可能超出大家的预料,会把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整合到一个平台里面去,一举解决整合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一位接近上药集团管理层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据悉,上实集团内部已经拟订多种重组整合方案,但是基于各种利益考量,仍未能拿出最终方案。但资本市场已经迫不及待,消息甫出,总资产合计达124亿元的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以及中西药业(600842.SH)就直奔涨停,股价持续上涨。
上海国资委推手
挑动市场敏感神经的是来自上海医药的一则人事变动。12月14日,公司公告表示,因组织调动,公司董事长钱琎工作岗位发生变化,钱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根据控股股东上药集团提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提名吕明方为董事候选人。吕明方现任上实集团执行董事、上实控股执行董事、上实医药董事长。
记者了解到,钱琎在本月初就已经被调离上药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董事的职位,新单位则是一家勘察设计院,担任党委书记的闲职。分析人士认为,钱琎的离去可能和未能很好配合上实集团对上药集团的重组有关。据悉,新的总裁将从几位副总中提拔。
在宣布钱琎工作调动的大会上,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葛大伟强调,上药集团领导干部管理调整是推进重组的重大举措。
吕明方对上药集团并不陌生。自从上实集团控股上药集团以来,他就担任上药集团重组工作小组组长,身处对上药集团重组整合的第一线,深入对上药集团旗下各个事业部以及上市公司上海医药的摸底清查工作。在近期关于上药集团的各种会议上,吕明方也多次发言讲话,担任了实际领导工作。
“吕明方的到来,意味着上实集团对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的整合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重组的问题了,”申银万国研究员罗鶄指出,作为大股东的人,这本身就是上实集团加强控制的表现。
根据此前收购报告书的承诺,为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上实集团需要在明年上半年拿出细化方案,或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专业分工,形成相关上市公司经营特点。
而上海市国资委把上药集团放到上实集团名下,也有着很大的雄心,试图把医药产业打造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上药大平台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上实集团可能最终会把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重组到一个平台里面去,做成一个医药大平台。”一位跟踪关注该重组事件的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他曾经和上药集团的有关高层详谈过此事,并得出这一判断。
重组后的医药大平台可能就是包括上海医药集团和上实医药资产的新上药集团,这样资本平台就演变成新的上药集团了。
“以上药集团为主吸收上实医药并非空穴来风。”中金公司研究员孙亮告诉记者,从医药大平台的角度考虑,国资委可能会把商业和工业整合到一起,构建一个一体化集团。
有迹象显示上药集团是整合的主力。据悉,上实集团已经委托上药集团组成一个22人的战略规划委员会,负责规划旗下医药产业的发展问题。“虽然上实集团意见是主导,但是既然交给上药集团来实际负责,说明还是以他们为主,”孙亮指出。
“事实上,这也解决了重组最初的动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孙亮认为,上海市既然要构筑大平台,就是要达到整合效应,工业资产和商业资产最终要互相配合扶持,前者借助后者的渠道,因此如果按照商业和工业分别规划,那以后还是要遇到两块资产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
“上海医药是希望专注于商业这块,但是上实集团可能更倾向于整合到一块,彻底避免后顾之忧。”上述私募人士透露。
但这一方案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却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罗鶄就指出,“上药集团吸收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资产整体上市,该方案代价较高,时间也比较漫长”,这涉及到如何定价等一系列问题。
他们比较看好的是把上药集团工业资产装入上实医药,上海医药定位于医药流通企业,中西药业卖壳或者整合上海上实其他资产。认为这样重组成本较低,且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此外,亦有分析员认为,商业和工业并到一块,将不利于市场对其估值。
一位重仓持有上海医药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亦向记者表示,他虽然看好上述分业管理方案的前景,有利于梳理两家公司的定位和发展,但是从上海市政府的布局考虑,既然想借此涵盖上海主要医药产业发展,并非不可能把二者整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