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融、信达之后,长城和东方的转型方案也崭露头角,但是巨额历史挂账问题还未解决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宇哲 张曼】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长城和东方)的转型方案浮出水面。农行将向长城注资持股49%,财政部持股51%为控股股东。此外,农行还有意将股改剥离的不良资产交由长城处理。东方的转型方向亦是如此,目前正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商谈入股事宜。
12月17日,财政部发出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征求意见第二稿,计划在年底前将意见稿上报国务院。一旦方案批准,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就按此进行。
这一注资模式与经营情况较好的华融、信达的转型模式相同。12月初,工商银行、华融、财政部三方达成基本共识,工商银行以1.5倍市盈率出资200亿元,持华融48%左右股份,财政部控股51%。建设银行亦以类同模式入股信达,财政部保持控股地位。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银行希望能够收购东方100%股份,有悖于财政部保持控股的目标;交通银行则有意持有东方49%股份。不过财政部还是希望中国银行能够放弃控股之意,参股东方。
十年前,财政部出资400亿元,成立了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口处理工、建、中、农四大行剥离的1.4万亿政策性不良贷款,存续期为十年。目前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已基本完成,监管部门希望以转型方式解决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去留问题”。
据《财经》记者了解,财政部希望通过“成立股份制+引进战略投资者”两步走的方式,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这也是两次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但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巨额历史欠账问题,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建议。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从央行获得6041亿元再贷款,又对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开行发行8110亿元十年期金融债券,利率为2.25%。
但是十年来,资产管理公司每年处置资产的收益只能支付利息和央行再贷款,偿付本金无从谈起。AMC挂账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损失合计至今仍高达约1.4万亿元,与十年前规模一样。在此背景下,银行持有资产管理公司债券的兑付问题,也会影响二者是否能联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