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创新业务开闸曙光
本报记者 赵怡雯发自上海
“我们只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合并,并没有撤销,更没有裁员。”针对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国泰君安衍生品部门遭撤一事,昨日该公司衍生品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部门为证券及衍生品投资总部,是原先的衍生品部与证券投资部合并的,仅仅是业务需要。”
衍生品“废部”是虚惊
日前,有报道指出,国内多家大型券商的衍生品部门由于金融海啸的影响,纷纷遭到撤销或者合并。对此,记者昨日向海通、招商、国泰君安等券商相关业务人士求证,他们均表示,衍生品部门并没有被“废部”,一些日常需要跟进的项目仍然在跟进。至于备战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的业务,上述一家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手头可以准备的东西我们基本早就准备充分了,而在等待业务批准期间,不可能所有人都伸长脖子不做任何事干等,将一些人临时调配到其他需要人手的部门也合情合理。”
谈及裁员,一位海通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金融衍生品来说,国内原本就面临人才不足的现象,好不容易得到的这方面人才怎么可能因为金融海啸而裁员?”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奚君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来说,我国是缺乏金融创新,不少金融衍生品尚处在初级起步阶段,而这又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引进熟悉金融创新业务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业绩入“冬”成定局
虽然券商衍生品部门“解散”只是一场虚惊,但今年受股市走熊以及不少创新业务迟迟不批的影响,券商整体业绩下滑已是大势所趋。海通证券研究所证券信托行业高级分析师谢盐预计,证券行业2008年虽然仍可以保持正盈利,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业绩增速将下滑40%左右。
而作为券商传统“饭碗”的经纪业务今年下半年出现急剧下滑态势。为此,不少券商已经开始大幅裁减经纪人,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无证上岗人员。一位深圳某创新类券商经纪业务高级经理告诉记者,“去年牛市时期,各地方营业部经常出现经纪业务人手紧缺的状况,招聘时要求尽快到岗。而现在,一些小营业部交投量本来就少,再要养那么多无证经纪人,形势就更加严峻了。”
等待创新业务开闸
“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传统业务下滑已成定局,而创新业务则是券商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北京某券商研究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的经济形势是许多券商始料未及的,不少被寄予厚望的创新业务搁浅,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券商们在寒冬中浇了盆冷水。”
虽然不少创新业务在初期规模并不大,但分析人士预计,如果多项业务全面展开对整体业绩的贡献率绝对不少。以创新业务最大受益者中信证券为例,如果国际业务、直接投资、产业基金等创新业务全面铺开,外加获得融资融券首批试点毫无悬念,那么,对其业绩的贡献将达到25%-30%。这对券商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但基于现在市场不稳定,创新业务难看到开闸曙光,一位券商融资融券部门人士表示,“当前也只有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