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务实,时常现身生产一线的王天普被称为石油行业的“少帅”。
3年前,年仅42岁的王天普带给了中石化这个老牌石化企业新的“气象”。他是中石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裁,同时,也打破了逐级升职的传统,出任中石化总裁之前,王天普在上市公司原有的4名高级副总裁中排名第四。
3年之后,王天普肩负着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重担,带领中石化走过了油价高企的艰难岁月。
《中国经营报》:2008年3月,中石化为北京奥运会研发的京标4号汽柴油全面投放北京市场。中石化自认为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因为价格原因,北京消费者的反应一度比较激烈。
王天普:为了率先生产出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的成品油,中石化做出了很多努力。这次提供给北京奥运会的成品油来自燕山石化。燕山石化历时两年,投资27亿元,进行了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2007年6月,即生产出符合国Ⅳ标准的京标4清洁油品,2008年3月中石化为北京奥运会研发的京标4号汽柴油全面投放北京市场。在北京市场,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国Ⅱ标准到国Ⅳ标准的油品质量升级,可以说是完成了欧洲国家需要15年以上才走完的升级道路。在北京的成品油供应方面,中石化建设了国内首条环城输油管线,并在7月7日投入全面运营,这样,燕山石化生产的清洁油品可以全部覆盖北京地区。该管线的运营也使得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的成品油物流实现了从炼厂到油库,从油库到加油站的全过程密闭运行。
《中国经营报》:很多科研机构都在攻克清洁能源的技术难关,可是真正应用的技术并不多,或者说应用的深度并不够。你认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王天普:和常规能源相比,不少清洁能源技术还不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重要的一条就是,除了生产企业自身要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清洁能源的生产成本以外,政府也要实行“优质优价”的鼓励政策。与常规能源相比,生产清洁油品必然要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一些,因此政府要制定“优质优价”政策,以利于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油品质量升级。
再比如乙醇汽油推广,可以缓解燃油紧张、减少尾气排放、促进农民增收。但是有人存在误解,认为乙醇汽油价格较高,汽车“耗油”。这就是说,推广清洁能源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经营报》:外界都非常关心中石化在天然气领域的发展,因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石化在天然气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
王天普:中石化将进一步加大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近期重点抓好在建气田建设,加快形成天然气生产能力,中远期结合四川、塔里木等地区的天然气勘探进程,继续加大产能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结合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改造、建设和完善输配气管网,增加国内天然气市场供应。
王天普:45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3年8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经理,中国石化副总裁、高级副总裁。2005年3月至今任中国石化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