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一君
法国人柯睿思,驻中国将近两年,他已经逐步适应了北京的气候与温度,并尝试着学中文,练口语。柯睿思的中文虽然没有显著进步,但他一直在努力,为了ABB更进一步的“本土化”。
ABB在中国面临的市场局面与竞争态势,让柯睿思无法轻松。ABB的主要竞争对手西门子(中国)输变电公司变压器业务总负责人魏思博博士, 此人在位于济南的西门子变压器公司掌舵数年,业绩不凡。西门子并购维奥伊林变压器公司后,产品线与ABB全面抗衡。值得一提的是,巴西籍的魏思博曾有在ABB工作的背景。对于魏思博,柯睿思不陌生,更不敢掉以轻心。
不管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如何变化莫测,柯睿思始终信奉“市场正向ABB走来”。
《中国经营报》:ABB一直在增效节能方面努力,中国政府承诺这个市场是开放的,西门子、东芝、施耐德这些公司都陆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规划。针对这样的竞争态势,ABB有没有针对竞争对手制定一些差异化战略?
柯睿思:节能产品是ABB的核心优势,我们做这个已经超过50年了。因为起步早,因此不管面对多少竞争对手我们也是充满信心。增效节能是ABB所有产品都包含的一个特点,而不是仅存在于某个产品中。客户可以在ABB一站式选购增效节能产品。ABB不仅提供单一的增效节能产品,我们还提供能源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从能源评估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对ABB的增效节能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ABB提出了新的研发理念,在项目的初期规划阶段就与客户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所需的技术和产品,并在项目之后针对市场需求继续完善这些创新成果。这些理念在上海等地区已经有了实践,例如,ABB有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项目,是ABB为国家电网建设的,未来几个月内会投入运行。这个项目中,ABB与客户、本地的合作伙伴,设备生产商进行了合作。在这个项目里,零部件的开发应用,像气体绝缘开关和绝缘设备方面等,都是ABB在中国开发的。
《中国经营报》:中国政府新近出台了一项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大部分将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是否会为ABB带来商机?ABB会在哪些领域和中国政府合作,或者是进行一些投资?
柯睿思:基础设施项目的高投入意味着能源输送系统设施的高需求,作为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方案之一,中国将其中的2万亿元作为铁路项目投资,ABB希望通过新产品、新设计、新系统的技术应用,支持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从而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增效的效果。这些基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对电力更多的需求,ABB在今年五六月份创建了针对铁路领域的新合资企业,并且在南京也有新的投资。我们比较幸运地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一些投资。
高压直流输电变压器方面,ABB已经从今年开始在重庆生产。ABB有很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支持中国的发展,ABB期待着和所有合作方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
《中国经营报》:ABB长期关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及与本地资源结合的过程。目前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ABB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和投资,会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缩减?
柯睿思:ABB公司的传统,就是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一直是ABB发展的基石和命脉。即使是2002年,ABB在美国市场上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也一直保持着对研发高度的重视和投入。所以在目前状态下,不会影响到ABB对研发、对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在中国市场,ABB还会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充满危机的环境下,反而是能够产生更多差异化,取得竞争优势的良机。
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ABB全球最大的市场,从战略角度来讲中国对我们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2007年把机器人业务部和三个业务单元的总部迁到中国,与此同时,立足中国的生产和采购可以更好地为全球服务。
截至2007年,我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大约有9亿美元,2008年在华投资至少追加了1亿美元,用于在华25家本地企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活动的全方位优化,以使电力和自动化业务整体受益。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中国也是北亚区的中心,ABB北亚区的总部在中国。从技术角度来讲,ABB在上海、北京都有研究中心,在重庆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队伍,还为德国和瑞典总部提供支持;在厦门,我们的研发部门可以支持中东和亚洲。也就是说,满足中国市场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市场做贡献。我们不仅把技术知识带到中国,也更多地让中国员工到其他国家学习,不仅要让世界学习中国,也要让中国学习世界。我们在各个方面的投入和努力,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在中国取得成功,让中国成为一个领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