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树远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汽车行业危局令人窒息。在众多同行选择重组时,宝马选择了咬牙坚持。这个雄心勃勃的企业,会以怎样的方式冲出旋涡?本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史凯(Mr.Karl-Heinz Schmid)。
《中国经营报》:中国政府关于新能源车的发展信心正在逐渐增强,燃油税出台箭在弦上,目的都是为了节约能源。宝马对此有什么针对性的策略?
史凯:我认为,中国政府已经颁布或者即将出台的节能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宝马会努力抓住这其中的机会。宝马的产品战略非常吻合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初衷,例如我们的高效动力战略,我们的发动机通过技术改进,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我们刚刚推出不久的X6,配备了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油耗比我们的竞争对手都要低。
《中国经营报》:宝马是否会加速产品落地生产节奏,利用本地化优势化解危机?
史凯:华晨宝马目前产品的核心还是在3系、5系上。目前,华晨宝马的产品占宝马在中国销量总数的56%,进口车占44%。实际上,我们并不在乎国产和进口的产品销量比例,我们的目的是给中国客户提供全系列的产品线,包括宝马和MINI两个品牌。随着1系和X6的推出,豪华车所有细分市场在中国已经基本上覆盖到了,至于将其他系列车型国产的问题,首先是要在进口模式期间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可以考虑。
《中国经营报》:除了在产品方面加大力度之外,化解危机的方式通常还会包括缩减成本。宝马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史凯:宝马的原则是,永远不能通过把成本压力转嫁到市场的方式去应对危机,这是一个最不正确的做法,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提升企业内部的高效性来达到降低成本。通过改进我们的内部流程来实现管理的高效,通过对原材料利用率进行提升以及在研发费用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应对手段。
当然,这并不代表产品完全不会出现价格调整的情况。不久前,宝马部分车型在美国市场已经涨价了,因为竞争对手们在那儿也涨价了,甚至比我们涨得更高。但我们在中国市场没有贸然涨价的打算,以免损失市场进而损失品牌。万一实在挺不住,宝马可能会对一小部分车型调价,但涨幅也会非常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