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晖
任何危机后、市场参与的主体都会更加成熟,而拥有全牌照优势的瑞银集团更是把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在羸弱市场中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相信任何短期的不确定性都将是暂时的,不会阻碍亚洲及中国的长期增长向好势头,中国的财富管理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监梁甜昭(RichardLe-ung)相信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不会遭遇金融危机很长久的影响。
财富管理诱惑
按国际上的私人银行服务标准以及与发达金融市场中的富人相比,应该说目前中国富人们尚未享受到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个性化财富管理与周到服务,这无疑将令瑞银这样类型的金融集团的机会大增。
瑞银证券的同时拥有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的模式,提供了各个业务部门间的通力协作。梁甜昭表示,瑞银不应当失去任何业务协同合作的机会,业务流实际上应增长得更快。“我们积极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的合作来为客户服务,将客户推荐给其他业务部门,并避免集团内部的任务重迭。”
不过,全球银行业危机也削弱了人们对银行业的信心,因此,重建信任对瑞银及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当务之急。
投资银行将重新确定其业务组合的重点,保留在股票、投资银行部和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FICC)各业务的核心优势及客户业务网络,同时缩减或退出某些业务活动。但财富管理业务则是瑞银看中的领域。
梁甜昭也从实际业务出发表示,为了赶上、超过竞争的步伐,产品创新及提供定制性服务是关键。中国的财富管理业有着巨大增长潜力;在此动荡之际,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关如何保护和增长自己财富的好建议。对于瑞银来说,2008年亚太地区的财富管理业务在前三个季度持续看到新的净资本流入。目前,瑞银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一千多位客户顾问。
同时,财富管理市场的争夺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此,瑞银在新加坡专门成立了瑞银财富管理学院,此举凸显了瑞银在亚太区内发展策略的重心。
瑞银财富管理将以新加坡这所财富管理学院的模式,作为亚太区所有培训的基础。瑞银是首家通过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认证的机构,作为一家金融培训服务供应商,提供面向高净值得个人管理领域所有四种岗位角色的财富管理培训。
根据瑞银的估计,亚太区区内(不包括日本)富裕人士所持的流动资产至2009年的年增长率将达9.7%,而全球同期的升幅则不足6%。2004至2006年期间,瑞银财富管理投资于亚太区的资产增加一倍即1,510亿瑞郎,相等于期内年复合年增长37%。
强敌环伺
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公布第八份年度财富报告 《动荡时期的财富机会》显示,2007年全球财富管理资产总额为109万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仍然在恐慌中蔓延,今后五年全球管理资产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从此前预期的5%大幅下降到1%,至2012年达到115万亿美元的规模。而在报告中,波士顿咨询提醒中资银行,全球动荡的时期,正是发力相关业务的最好时机。
显然,在中国,瑞银集团的敌手除了外资银行以外,还有更熟悉本土市场的中国的银行对手。
招商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刘建军就透露,招行私人银行的业务集中于发挥自身人民币业务的优势,以人民币在岸业务为主要内容,不触及离岸业务。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服务的门坎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
据有关资料统计,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国外银行总收入3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达到全部收入的70%。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
在进军海外的同时,中国的富豪们也没有放过国内的投资机会。他们正在努力参与到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中。将资产以人民币形式保存也有望让他们从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中获益。很多中国人在寻找机会投资工厂和私营企业。而这些都是中国银行业的强项。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也不断参与到财富管理市场当中来,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纷纷成立高端财富管理业务平台。
“我们大部分员工是本地人。”梁甜昭表示,“招聘后,我们会对他们持续地、不断地进行培训,把财富管理的理念和经验传递给新员工。”
如此庞大的市场,瑞银集团可以说是厉兵秣马,而其他银行也是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