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宋元东
近日,海通证券(600837,收盘价8.44元)巨量增发股解禁前后,股价急速下挫,投资者拼命割肉出逃的“惨案”尚未风平浪静,余波又起。
统计发现,去年以来,243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其中8成股价已跌破增发价,深套50%以上的已达两成。继海通证券之后,下一家因增发而可能遭遇“血洗”的公司会是谁?
案例:参与海通证券增发 八机构损失逾100亿
11月21日是7家机构持有的12.89亿股海通证券增发股解禁的日子。就在此前,面对巨量增发股上市带来的压力,众多机构提前出逃。
据统计,海通证券机构账户持有比例从解禁前两个月的12.5%迅速下降到解禁前夕的2.2%,创下海通证券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
从11月21日解禁股上市之日起,海通证券连续三个跌停,股价跌至8元多才逐渐趋稳。11月26~28日,海通证券换手率高达50%以上,累计成交8亿多股,成交额高达73亿元,机构不惜血本“割肉”出局。
就在一年前,各路机构争相抢购海通证券增发股份,多家机构还因报价不高而遭淘汰。最终,8家机构以35.88元的高价获配7.25亿股,考虑增发后10送3转7派1的方案,除权后机构增发成本为17.84元。据粗略计算,8家参与增发的机构累计亏损应该超过100亿元(割肉出局产生的实际亏损计算在内)。
由增发引发的“血案”远远不只海通证券一家。尤其是今年以来,增发引发的“血案”特别多。
8月18日,天音控股(000829,收盘价3.27元)一年前定向增发的4329万股票上市,参与本次定向增发的5家基金和4家保险机构,在增发股上市首日就面临高达80%的亏损幅度,亏损高达10亿元。
9月16日,建发股份(600153,收盘价4.78元)1.315亿增发股解禁上市,上市首日,该股股价大跌9.75%,报收5%,新华人寿、东吴双动力基金等7家机构当日累计浮亏至少7亿元。
此外,增发股解禁上市,参与机构面临深套的个股还有新湖中宝、宗申动力、南宁糖业等。
数据 八成公司股价跌破增发价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2007年至今实施增发的243家上市公司中,以11月27日收盘价计算,已有196家公司股价复权后收盘价跌破当初的增发价格,占比为80.66%。
其中,宝钛股份今年1月7日以64.06元的价格公开增发,复权后股价为11.17元,跌幅高达82.56%,增发折价幅度排名第一位。而天音控股、中航地产、中捷股份紧随其后,折价幅度分别为79.40%、78.17%和77.48%。统计还显示,196家跌破增发价的公司中,折价幅度超过50%的多达64家,占已实施增发公司比例为20.5%。
此外,2007年以来,公布增发预案至今尚未实施,并且预案中明确公布增发价的公司有169家,已有132家公司股价复权后的收盘价已低于拟增发价格,其中25家公司还通过了证监会的批准。据统计,去年4月是机构定向增发盈亏的平衡时点,此前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所持股份锁定一年后大多收获颇丰,之后则基本处于亏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