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政府官员称,裁员是杜双华导演的“闹剧”
日钢大裁员 杜双华与政府的战斗
本报记者 郑 重 曹开虎 山东 北京报道
将目光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收回,眼前是大片大片的黑色石头,不远处就是高耸着的锅炉。
11月24日,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照钢铁)港口基地,那些侥幸没有被裁的员工还在忙碌着;一些已经“放假”的员工大多都在家中惶恐地期待着。
自从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署重组协议以来,这里便成了舆论的焦点。
在日照市一位官员看来,大规模的放假和裁员,是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与山东省政府博弈的“精密武器”。
缺乏理由的大裁员
由于“不希望被重组”,杜双华采取了“无言”但是“过激”的抗争。
根据一份被称为是杜双华新近写给职工的信中表述,公司裁员476人,基本是管理层精简,临时性放假1840人。
“政府需要的是社会稳定。”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地政府官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而对于一个人口也就200多万的日照市来说,仅一个公司就“失业”那么多人,显然是件“大事”。
相对于山东本土的两大钢铁企业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来说,日照钢铁1.2万员工显然不存在“冗员”问题。2007年,拥有3.8万职工的济南钢铁利润是30.1亿元,而日照钢铁是50亿元。
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提供给记者的材料显示,2007年,日照钢铁的钢铁产量达到了775万吨,销售收入286亿元;2008年1-8月,日照钢铁钢材产量已达631.35万吨,接近去年全年产量。
而同期,山东钢铁产量约1600万吨(济钢799.68万吨,莱钢787.39万吨),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利润49.67亿元。就单个企业来讲,日照钢铁已经是山东最大的钢铁企业。
“预计今年日照钢铁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500亿元,税可以达到100亿元。”廖海亭说。
“如此看来,裁员是杜双华在舆论上给山东方面施加压力。”上述地方官员说。
此前,当地多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裁员一个重要因素是日照钢铁的资金链出问题,负债率甚至高达80%。
但是一位不愿具名的日照市政府官员表示:“日照钢铁的资金链肯定不会出问题。”
他前不久刚刚参加了一次当地银行业的小型座谈会:“会上几家为日照钢铁贷款的银行负责人说它的负债率也就是40%多一点,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高。”
“杜双华早有防备”
在该官员看来,裁员等一系列行动实际上是杜双华不想被整合而导演的一系列“闹剧”。
该官员的说法与当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大多数政府部门的人士基本一致。
“杜双华对山钢进入其实早就有防备。”上述官员表示,按照去年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按照上述《意见》,日照钢铁的500万吨钢产能,将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
这个规划实施的关键就是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的重组,“杜双华不可能不清楚他要面对的事实”。
《华夏时报》记者手头的一份杜双华写给全国工商联的报告证明了这个判断。在这份报告中,为了不被山东钢铁重组,杜双华冀望对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
“按照杜双华的想法,是以日照钢铁为主体,逐步整合一批民营钢铁企业,组建大型的钢铁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当时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也口头认同了杜的思路。
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日照钢铁及有关部门的证实。
通过全国工商联向灾区捐款被认为是杜双华想实现以上想法的“铺垫”。其时,杜双华以日照钢铁的名义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让一向低调的杜本人及名不见经传的日照钢铁“声名鹊起”。
但山东省政府整合日照钢铁的决心让杜双华的心慢慢凉了下来。山东省省长办公会专门研究确定了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的整合。
当地政府如此强势“出击”,坊间普遍的看法是因为日照钢铁本身就存在一些违规问题。
“日照钢铁一开始上马就存在一些问题。”知情人士透露,现存几处较大的违规性项目,诸如近万亩的生产基地占地补偿问题迟迟没有解决、2150项目“先上车,后补票”等等。
在这位人士看来,以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旦深究起来就是大问题,“在强势的政府面前,杜双华只能是乖乖就范”。
“有可能到连云港建厂”
面对强势的政府,杜双华似乎别无选择。
在写给全国工商联的报告中,杜双华说:“港口建设因已经列入山东钢铁建设整体规划,目前处于等待状态,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对于杜双华来说,显然很难接受被政府整合。当地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认为,“杜会想办法将流动资金转出去”。
新近的一个消息是,杜双华通过其控股的Happy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购买了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有限公司(01215.HK) 6.18%的股权。
“上述公司可能是杜双华在境外注册的一家壳公司,杜可能利用海外注册的公司将资金转移出去。在业内,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比如,以钢厂的名义去海外进口铁矿石,但产品经过海外公司再转手卖给自己的钢厂,很容易就将一部分资金转到壳公司里。”
此外,当地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杜并不希望进入山东钢铁董事会,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人,怎么能在国有企业中受拘泥,最理想的方式是,政府给他现金,他到连云港建钢厂,或做其他投资。”
连云港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并未听说杜双华要来连云港建钢厂的消息,事实上,连云港已经规划了一个400万吨的钢铁项目,但是这个项目的主体是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国内一家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人士说:“现在再去投资建钢厂,还能有多大盈利空间呢,项目也很难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