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海啸演进至此,国内的“有钱一族”似乎正迎来一次出海抄底的良机。
当中国平安因海外投资造成巨额浮亏而被传欲起诉富通之际,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巨额外汇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却忙于洽购海外项目。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昨天在广州接受本报等媒体采访时宣称,“不论是市值还是业务规模,中国人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保险公司。我们的投资团队都在忙于找好项目,没有闲着。不用多久,按我们选定的项目,外汇资金一定会用出去。”
万峰明确指出,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利润达131亿元,高于保险全行业仅126亿元的利润。但保费增幅高而利润大幅下滑的行业发展特征,中国人寿亦不例外。“由于资本市场、新会计准则实施等五大不确定因素存在,预计明年行业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困难,增收节支和平衡发展将是中人寿明年的发展策略,但这绝不会影响员工的收入,更不会裁员。相反,中国人寿明年全系统员工工资总额将较今年提升近10%”
“不用多久,外汇资金将用出去”
南都:贵公司首席投资官刘乐飞上周曾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启动海外投资的时刻将很快到来。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寿将首度大手笔抄底海外?如果进行海外并购,选择并购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确保不重蹈中国平安的覆辙?你们公司账目上拥有45亿美元现金?如何确保降低汇兑损失?
万峰:自2003年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至今,中国人寿一直积极而谨慎地进行海外投资。中国人寿海外上市时募集了大量海外资金,我们没有结汇后转至国内,因为我们知道,如果结汇后转移至国内,若日后海外投资时,再换汇转移至国外是很困难的事情。中国人寿这些年来的海外投资主要依靠自己的团队。刘乐飞带领的投资团队有40多人,他们经常飞往美国、欧洲和日本,正在商谈不同的项目,包括保险公司,亦包括非保险项目。我只想告诉大家,我们的投资团队都在忙于找好项目,没有闲着。确实正在商谈一些项目,但何时公布结果还不好说。
我们为何没有将海外上市募集的资金结汇后移至国内?因为我们最终是要投资、用出去的。我相信,不用多久时间,按我们选定的项目,这些外汇资金一定会用出去。这亦就从根本解决了汇兑损失问题。
但我们会非常审慎。前段时间,有一家海外公司的股价跌至20美元左右,希望我们去投资。我们没有去投资。现在这家公司已跌至2美元左右。这是因我们当时还看不到市场的底。等我们真正出手投资海外时,一定会非常审慎地决定。
南都:你既然认为明年行业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为何选择此时进行海外收购?海外收购计划包括对友邦亚太地区股权的收购吗?
万峰: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百年难遇,但同时带来的机遇也是百年一遇。“走出去”一直是中国人寿坚定不移的战略。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首先立足国内市场,但走向国际是早晚的事情,一定要抓住适当的机会,用最低的价格买最好的资产是每个公司的愿望。
AIG的问题正在暴露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见底的迹象,最后的情况不好说。很多国际财团虽说有兴趣,但还没有出手。美国政府在第一次注资后,已经第2次注资,会不会还有第3次注资呢?说不准。AIG旗下友邦亚洲地区保险业务质量不错,但母公司出现问题后,对于其财务问题我们现在只看到表面,还需要继续观察。而且收购这么大的资产,还要经过很多法律手续和技术处理,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一两天可以决定的事。
“增收节支不会影响员工收入”
南都: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节支成为众多企业的首要经营策略。不少大企业也开始裁员减薪。中国人寿明年策略之一即是增收节支,包括裁员减薪吗?
万峰:不会裁员,更不会降低员工工资。我们刚开完全系统明年预算会议,一个原则即是明年的增收节支绝对不会影响到员工的工资。根据我们刚制定的预算,明年全系统工资总额会比今年增长近10%.我们的节支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保:保证员工工资;一减:减少行政费用开支。
南都:中国人寿员工11万人,代理人达68万人,其中代理人数比去年增幅仅为个位数。但最近一段时间平安等寿险公司增员幅度较大,你们在代理人队伍上将实施何种策略?各公司寿险若进行大规模业务转型并随之产生代理人转型。你以为,这对于寿险市场营销队伍有什么影响?
万峰:营销员队伍的稳定问题将是寿险业明年面临的一大不确定性,这主要是源于业务转型的不确定。我统计,今年投连险、万能险的保费收入约2000亿元。由此可见,目前不少寿险公司以投连险与万能险为主要销售产品。以投连险、万能险为主的寿险公司要向以保障性产品为主的公司转型,能否转型成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营销队伍的稳定性。
中国人寿一直是以分红险为主,适度发展投连险、万能险产品。中国人寿今年投连险保费只有6000万元,而万能险不过110个亿,即使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国人寿的冲击也是最小的,因此,中国人寿不存在业务转型的问题。
今年我们的营销人员增幅的确维持在个位数,但持证营销员数量增长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们不会搞行政式增员,而是要靠制度本身的激励效果。因此,我们的营销员队伍增长不高,但同样流动也不高。
“投连和万能险明年或全面停售”
南都:尽管中国人寿十月单月保费增幅下滑,但瑞信评论称,中国人寿越来越注重业务质量而非规模。据闻,包括广东省公司在内的中国人寿全系统下半年一直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缴交业务的占比。效果如何?
郑冬(中人寿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今年年初时,广东省分公司计划期缴业务保费为10亿。为了应对业务结构调整,我们四季度将全年期缴业务保费增加到15亿。从目前看,很有成效。
南都:各寿险公司10月保费增幅下滑。这是否意味着保险业出现了拐点?
万峰:我不认为这个行业出现了拐点。保费增幅下滑10月份已显现,11、12月将进一步显现。这主要是前三季度行业保费增幅高达60%以上,增幅主要来源于银行渠道,集中在趸缴的投连和万能险产品。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健康的,兼之可能将实施新会计准则解释2号文件,各公司正积极主动进行调整,这是人为的调整。
南都:如果《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正式实施,中国人寿会不会停售投连、万能险产品?
万峰:《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后,这两个险种中的保障部分保费才被列入保费收入。因此,这两个险种受冲击最大。与其他公司相比,中国人寿在行业中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投连险保费规模只有6000万元,万能险110亿)。
倘若明年正式实施《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我们将压缩投连险规模,甚至停售;我们亦会停售万能险,即便销售,也不纳入销售业绩考核。我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水平下,中国并不具备发展投连险、万能险的市场条件。事实上,从第四季度起,中国人寿已经开始调整产品策略,中国人寿有200多个产品,但重点销售11个产品,有些产品则放弃或停售。第四季度和明年,我们将重点发展保障型产品。 本报记者 谢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