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严钰
松下收购三洋落定,日本消费电子产业完成规模最大规模并购案。12月17日,松下最终以每股131日元总金额5600亿日元(约合64亿美元)收购三洋股权。据了解,高盛已两次拒绝了松下的报价,第一次为每股120日元,第二次为每股130日元。
据日本媒体17日报道,松下与三洋大股东高盛等三家金融企业已就收购三洋股权达成协议,公开购买三洋股票(TOB)的价格为每股131日元,预计整体收购金额将超过5600亿日元(约合64亿美元)。这三家金融机构拥有约七成的三洋股份。此次双方达成协议,松下可在明年春季实现将三洋纳入子公司,从此成为日本最大的电器厂商,在全球规模仅次于美国通用电气。此次收购将是日本消费电子产业规模最大并购案,并将使松下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可充电电池生产商。
影响中国市场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三洋电机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从2004年开始,三洋电机就出现巨亏,但是其太阳能发电、锂电池等业务拥有全球先进的技术,而且经过从2005年开始的三年重组,如今三洋电机亏损的业务已基本完成了剥离,剩下的大多是优质资产。2006年时,三洋电机将自身业务分为三类:一是核心产业,并对太阳能发电、锂电池、压缩机等业务进行了继续投资,目前其锂电池销售收入仅次于索尼;二是剥离产业,如手机、冰箱等业务都卖给了京瓷、海尔集团等合作伙伴;三是中间产业,如洗衣机、电视业务等,今年开始,三洋决定对部分业务或者加大投资,或转移到中国生产。
松下收购三洋,不仅在日本电器市场引起震动,中国家电市场也将迎来整合。业内人士指出,三洋电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巨大,在三十多家合资公司中,拥有控股权的合资公司并不多,对合资公司的掌控力并不强,短期内对国内两家上市公司合肥三洋和大冷股份影响有限。
目前,松下和三洋存在重合竞争的业务主要有白电(洗衣机、空调、中央空调和压缩机)、平板电视以及电池等业务。然而,松下电器在中国拥有近70家合资或独资工厂,三洋电机则拥有近30家工厂,中国市场的这些工厂重新整合将是此次收购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