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10月重锤:库存创天量 “一夜回到2001”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也看不清石油石化业出路,高盛说,完全不能确信买入,但国内分析师分歧
又是中石化,又是“如雷贯耳”。
向来“先知先觉”的高盛再次引发了市场的普遍关注。这一次,仍然与石油有关。
2008年12月1日,高盛出人意料地将中国石化港股剔出“确信买入”名单,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12个月的目标价由7.7港元降至5.4港元。与此同时,中国石化A股的评级也被高盛由“中性”降至“沽售”,目标价由6.45元降至4.5元人民币。
伴随着评级的下调,中国石化港股出现了连续下跌的局面。12月1日、2日、4日该股股价分别下跌2.52%、5.58%和1.66%。截至记者发稿时,公司股价已跌至5天来最低点4.67港元。
投行们意见分歧明显
资料显示,高盛这一报告是针对自己此前“维持中国石化的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为7.70港元”的判断而做出重大调整。曾经因准确预测油价而独领风骚的高盛,这一次是否会同样一语成谶?
瑞信也站在高盛这一边。就在同一天,瑞信将中国石化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弱于大盘”,并将目标价从6.44港元下调至4.03港元。
瑞信认为,利润下滑影响到中石化的评级,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并不会提升利润率,而将形成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水平。”
“预计中石化业务利润率将回到2001年的水平。”瑞信相关人员表示。
但瑞银却在同一天给出了相反的判断。“维持中石化’买入’评级及目标价6.7港元。”瑞银的解释为,根据对中石化2009年的预测,中石化于冶炼业务实现每桶3美元的EBITDA(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若计算市场销售及化工制品业务,其EBITDA将达到每桶10美元。
由于上游业务保持平稳,瑞银估计下游业务的每桶提升1美元,将提升中石化每股盈利9%-10%。
与港股的持续下跌不同,中国石化在A股市场却连续上扬超过10个百分点。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石化股价异动恰恰缘自新的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显著高于国际价格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的下调,意味着炼油企业降低利润空间,但这一负面因素已经反映在股价里面,不需担心太多。
因此,一旦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一方面将提高中国石化业绩水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石油石化的管制风险,并能提升估值,这一点对提升H股的估值水平尤其重要。”
10月库存触及历史新高
“主要忧虑下游业务需求正迅速恶化。”显然,高盛的担忧极有可能来自于中石化的库存压力。
根据上交所的数据披露,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石化共有存货1649.75亿元。而来自新华社的数据也显示,中石油和中石化10月份的柴油库存量达到5160万桶的历史高点,大幅高于9月的4680万桶。两家公司10月汽油的库存量则升至3310万桶,9月为3090万桶。
“自2007年8月以来,中国2008年10月首次成为柴油净出口国,并连续第两个月成为汽油净出口国。因国内库存充沛,且原油加工量增加后进口需求减弱。中国10月柴油及汽油商业库存再次刷新纪录高点。”新华社数据称。
“中国很快就会调低国内汽油和柴油的出厂价,加上未来数季下游业务的需求逆转,相信中石化于短期内的股价不可能跑赢亚洲其他油股。”高盛估计。
伴随着库存的提高,理财周报记者从隆众石化商务网了解到,石油公司的原油加工量开始降低。
据中国石化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原油加工量自今年7月份达到3030.6万吨的高峰后,连续两个月下降,9月份为2825.1万吨。石油公司开始将一些炼厂进行检修,以削减加工量。
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章建华日前曾公开表示, 继续保持部分效益好的企业高负荷生产,适当调减效益相对较差企业的加工量。
这是该公司首次在大型会议上指示各下属企业展开调减行为。消息称,中石化旗下天津石化计划把今年11月份原油加工量在8月份的基础上减少一半以上,镇海炼化也计划11月原油加工量较10月削减9%。
另一方面,成品油的进口量自7月以来一直在减少。7月国内进口成品油437万吨,出口164万吨;8月进口成品油334万吨,出口140万吨;9月进口成品油255万吨,出口138万吨。
成品油价改革短期影响难料
“成品油价格改革、燃油税改革,这些调整将是影响石化股近期表现的核心。”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
对此,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长期看好成品油价格改革,但短期内增加燃油税,降低成品油价格带给相关公司的影响尚难预料。价格的降低,也可能带来需求的增加,这要看最终政策的走向。”
延续此前的观点,瑞银在报告中指出,虽然中石化2009年上半年的盈利增长动力强劲,但由于现时油价大幅下跌,市场憧憬成品油价格改革,故相对看好中海油。相信2009年上半年全球油价见底后上升,将成为中海油的股价催化剂。从中期来看,中海油公布的新发现亦有助于其表现。
高盛同时将上海石化评级由“买入”调低至“沽售”,反映该公司的下游业务急速恶化,目标价由2.5港元调低至1.55港元。
高盛称,调低上海石化2009年-2010年的盈利预测50%及45%。高盛表示,虽预期上石化的冶炼业务将于2009年改善,但化工业务占总收入超过一半,该业务毛利率欠佳令上石化业绩难以带来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