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内地银行允许港企凭跨境资产、订单合同或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保单申请抵押贷款
李溯婉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连同香港三大商会代表,昨日向广东方面提议,港企可以凭借跨境资产、订单合同或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保单向内地银行抵押贷款。
任志刚是和香港工业总会、香港总商会以及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代表,与广东银监局及当地工商、农业、兴业、民生、汇丰等九大银行高层会面时,提出上述港企在内地的贷款安排方案的,意在打破目前在粤投资的香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跨境资产抵押”细节讨论中
任志刚在会后对媒体表示,这次各方主要是商讨如何落实内地港企融资等问题。
“我们在以跨境物业抵押等概念上达成共识,但具体操作非常复杂,细节还在讨论中。究竟是否可以落实,以及何时落实,还难以确定,港方正加强与内地银行的联系与沟通。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很难在短时间内立刻展开这类业务。” 任志刚说。
任志刚说,目前在广东工商部门登记的港资企业有4万多家,但这些企业极少能从广东当地获得贷款,主要还是借助香港的融资渠道。这与这些港企本身的业务结构有关——“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很难获得贷款,而三资企业相对容易些。
在广东从事童装加工和批发的港商王毅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粤港企以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为主,原材料往往由境外客户提供,厂房通常是租来的,拿不出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达不到内地银行的借贷要求。尤其是今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银行更不愿意放贷给该行业的中小企业。
“非常希望尽早能以合同等为抵押,向内地银行贷款,我们目前主要在香港贷款,但利息比内地高许多。”王毅生说。
在粤小企业不良贷款率
高于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广东省辖区内银行授信的小企业共有164308户,比年初增加587户;银行机构为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共计1465.46亿元。其中增长较快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其截至9月末对小企业的授信余额达446.86亿元,比年初净增53.46亿元,增长14%。
不过数据也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广东银行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不良比率,仍比全省银行机构各项贷款的平均不良比率高19.56个百分点,特别是有不少银行机构反映,目前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比大型企业平均约高5~8倍,同时贷款损失率较高,其从小企业贷款所获得的利润不能完全覆盖风险。
广东银监局近日对媒体回应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指出并非因为银行惜贷,更深层的原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经营的问题,以及地方融资环境制约等因素。
出口遇困
港企亟待“松绑”融资
在金融海啸肆虐下,不少在粤港企面临订单减少、资金短缺等紧急问题,关闭、停产、歇业、转移的企业在增多。香港中小型企业商会会长吴宏斌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珠三角投资的中小型港企,目前在资金周转上遇到很大困难,已有一批企业受累于外部订单减少,例如,在广州番禺从事珠宝加工的企业约有100多家关闭。而年关是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候,一些企业已提前放假来缓解生产压力,部分农民工正相继从珠三角返乡。
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表示,金融危机下,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留正常的现金流。除了“松绑”抵押条件外,他还建议政府可考虑设立一些工业贷款基金,支持一些基础好、产品技术先进但只是暂时在现金流方面遇到问题的企业。
据海关统计,广东10月份出口额为368亿美元,增幅回落至一位数——9.2%,比9月份低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部分地市在10月份还出现出口下滑,其中作为中国加工贸易制造业中心之一的东莞市,当月出口额为59.1亿美元,下降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