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二十九日电 题:五十年已成超级电视大国 业内专家妙议“看电视”
中新社记者 孙璐
下了班就回家,看着电视叙天伦,这是一个寻常中国老百姓最标准的生活样本。而从一九五八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问世到今天,中国电视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五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本土走向世界,如今的中国早已是超级电视大国。
二十九日下午,申城老中青三代电视人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国电视五十年暨上海电视台诞生五十周年,回忆那永不褪色的银色记忆。
老摄影师的黑白记忆
还记得小时候围坐弄堂口争着看那台黑白电视的喜悦吗?还记得家中第一次添置大彩电时的雀跃吗?一九五八年五月一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首次试播,同年十月一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开播,半个世纪前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看到了这个闪着图像的神奇的小匣子。
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人,原上海电视台记者朱盾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他与同事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开始了上海第一条新闻片的拍摄——上海人民庆祝国庆。就这样,上海电视史上的第一条新闻诞生了。而当时中国还仅有几十台黑白电视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收看电视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百元的“第一条广告”
电视广告早已令人习以为常。而中国内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电视广告,就是由上海电视台率先播出的。一九七九年,一条一分半钟的“参桂补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虽然广告费只有区区的三百元人民币,在当时却几乎引起了轩然大波。香港《大公报》当年发表评论称:“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启航。”
而作为第一位在上海电视上演出的艺术家,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也是感受颇多。她表示,由于当时电视还只能直播,那时自己唱的是什么歌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对着这个神秘的黑匣子演唱,令当时的自己感到十分新奇。
电视“危”与“机”并存
电视产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随着新媒体行业的日益兴起,中国电视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上海文广影视集团总裁黎瑞刚认为,中国电视可谓“危”与“机”并存,一方面中国电视观众基数巨大,电视机的拥有量也是世界第一,但中国的电视产业发展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深入改革。
专家们纷纷指出,中国电视如何向国际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电视人一定会将中国电视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完)
|